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红烛耀边疆:情系瑞丽,绽放青春

发布日期:2024-09-15    作者:张小伟     来源:     点击:

瑞丽,这座镶嵌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作为傣族、景颇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居的美丽家园,瑞丽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号召,一群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热血青年,以赤诚的热情与决心,踏上了瑞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开启了他们的教育实习之旅。

他们心中满载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边疆教育的深情。在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他们虚心向优秀的老师们学习,汲取针对边疆地区学生独特学情的宝贵教育经验和智慧,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

在中学的课堂上,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每一束红烛之光都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温暖了边疆教育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用心准备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耐心的辅导,都凝聚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做边疆红烛,践行教育梦

于富强,作为赴瑞丽开展教育实习的一员,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热爱体育的他,入学伊始就积极竞选成为班级体育委员,加入了陕西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并且一待就是三年。在国旗护卫队的这三年里,那一面面五星红旗见证了于富强的成长与蜕变,也深深影响了他,这段国旗护卫队的经历让于富强懂得责任与担当,明白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激励着他在教育之路上前行,将爱国情怀传递给学生。

这些经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于富强对教育的热爱之路。这些经历让于富强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奉献,是用心灵去启迪心灵,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习学校的选择上,于富强经历了一番深刻的思考。他的家乡就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作为一名国家公费师范生,于富强深知肩负着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使命。最初选择实习学校时,他便毅然希望可以提前到边疆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向所在地区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师虚心学习,适应教学任务,感受独特的当地文化,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于是在选择实习学校时,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仿佛有一道闪电在他心中划过,立刻主动提出希望前往瑞丽进行教育实习。因为于富强深知,前往边疆地区是他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他践行教育使命的重要一步。他坚信,在瑞丽第一民族中学的这段实习经历,必将成为他人生中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在这里,他可以深入了解边疆地区的教育现状,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奉献边疆教育,巾帼不让须眉

杨子瑶,来自历史文化学院。她从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长大,那里也属于祖国的边疆地区。在杨子瑶的成长过程中,她很早就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力量能够跨越地域和经济的界限,为每一个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杨子瑶选择了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期望可以深耕于知识的殿堂,有一天能将所学回馈给社会。

在大学期间,杨子瑶深入学习了历史学和师范专业的知识,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同时也不断反思与提升自己。杨子瑶的专业背景不仅赋予了她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感召,激发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

选择在瑞丽进行教育实习,是因为作为同样在祖国边境地区长大的孩子,杨子瑶深知,边疆地区的孩子们,有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杨子瑶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与热情带到更需要的地方。选择在这里进行教育实习,是她对教育事业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她对自己成长的一次勇敢挑战。

立志扎根西部,追求教育报国

吉利阳来自青海省,他的家乡隶属于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绕,作为一个身处大山的孩子,他从小就听到老师的谆谆教诲:“你要好好读书,争取以后能够走出大山!”那时他就有一个疑问,要是大家都走出大山了,那大山中的孩子以后怎么办?因此高考后,他毅然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公费师范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迎来了大四实习,来到了瑞丽。

作为一个关心祖国边疆教育状况的师大学子,吉利阳去过祖国的多个边境城市:二连浩特、亚东、霍尔果斯…… 边境地区的孩子们是如此天真烂漫,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和霍尔果斯街边卖冰淇淋的一群小女孩们的一次互动。在得知他是老师之后,其中一个小女孩犹豫了一下之后问他:“老师,你知道二元一次方程吗?”小女孩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吉利阳给她们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几个小女孩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他的问题。终于,她们能自己独立地列方程组,并且能求出正确答案了。吉利阳相信,这些偏远边疆地区的孩子求学之路可能会有坎坷,但依旧充满希望!这次瑞丽实习又给了吉利阳一次新的机会,一次和这些可爱的边境地区孩子们一同成长的机会。他选择来到云贵高原的边境小城瑞丽进行教育实习,以实际行动践行他心中的那句话:人民教师为人民!

来到瑞丽之后,吉利阳发现这里竟与他的家乡青海如此相似。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上,都有在学校中努力学习的不同民族孩子们。最相似的是,这里也有一群想要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伟大人民教师!吉利阳希望能在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中,与孩子们一同学习,共同成长,争取早日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024年陕西师范大学赴瑞丽实习小组的每一个实习队员,比如同样来自历史文化学院的祖同洋、刘不伟、李利衍……,都怀着同样的教育梦想,渴望为提升我国边疆地区的基础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必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每一名实习队员前行的道路。

重返云南传承教育,感恩回馈边疆教育事业

负责本次瑞丽教育实习带队工作的张小伟老师,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老师博士阶段以热带地区的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为研究对象,从事传粉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博士求学的黄金岁月里,张小伟老师毅然选择了云南的西双版纳作为科研的沃土,这里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宝库,更是他学术梦想启航的地方。西双版纳独特的热带雨林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多民族共融的文化氛围,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与挑战。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张小伟老师不畏艰难,深入丛林,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的野外科学实验,用汗水浇灌着科研的每一寸土地,云南也因此成为了他博士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时光荏苒,带着对云南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与无限感激,张小伟老师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育工作者。他深知,是云南的滋养让他得以成长,因此,当有机会以带队教师的身份再次踏上这片熟悉而又充满新意的土地时,他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这次回归,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回归,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的传承。他带领着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实习队员们,深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实习活动。在这里,实习老师们不仅要学习如何适应特殊的教学环境,更要向当地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如何尊重并融入多元文化的教育生态,为日后在边疆地区高效开展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撰稿:张小伟,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教育实习带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