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西部红烛:我在南疆当老师

发布日期:2024-09-3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13年高考结束,离开高中母校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我郑重地在志愿填报表上写下了我的心之所向——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当那封浸透着墨香、承载着梦想的手写录取通知书穿越千山万水,送到我手中那一刻,我的心潮澎湃,双眼模糊。我怀揣着这份沉甸甸的希望与梦想,踏上了前往古都西安的征程。当火车缓缓驶入西安站,我迫不及待地走出车站,扑面而来的是古城特有的韵味与历史的沉淀,心中默念:“我来了,我心心念念的陕西师范大学。”

走进师大那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校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热情的志愿者们笑容可掬,他们伸出友谊之手,引领我走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辅导员老师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瞬间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归属感。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在这片充满智慧与希望的土地上,开启我崭新的人生旅程。陕西师范大学,这个我将用四年青春去热爱、去奋斗的地方,将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印记。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学院的周静老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我关怀备至;李贵安老师、郭建中老师、边小兵老师、张红洋老师、李永放老师、王成会老师、郭芳侠老师、陈时老师……他们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学识、扎实的科研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这个从边疆走出来的孩子看到了从所未见、未曾想象的广袤世界,让我明白了所谓大学之“大”,正是师大优秀的前辈们亲身展示给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师”,什么是“范”。

四年时间,我渐渐体会到“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也领悟了“抱道不屈,拥书自雄”的深刻内涵。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职责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传道育人,我下定决心,要立志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要尽我所能感谢遇到的恩师们,把他们教授给我的东西传递给更多和我一样的在祖国边疆的孩子,我期待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恩师们一样发光发亮,照亮学生的前路,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扎根边疆,建设家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成长生活的故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教师力量严重短缺,在母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的指引下,作为一名从南疆走出的学子,我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高中母校库尔勒市第四中学任教,建设自己的家乡。一到工作岗位,我就将“扎根边疆,建设家乡”的纸条贴在自己案头,用自己的付出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地帮助学生成才,成就人生。在工作中,我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德育处干事,党支部干事等等,同事问我,你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我答:希望因为我的努力,能够让我的故乡变好一点点,那么一切都是值得。回头想想,当初填报志愿选择了师范,最终让我能以自己所学更好地服务社会,成长为一支照亮边疆孩子前路的红烛,让我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真是极大幸运。

甘于奉献的陕师精神,用爱温暖边疆孩子的心

作为一名老师,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育心更为重要,我经常告诉学生“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固是见识超卓,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我2020届的班长是一名优秀的蒙古族男生,高二下学期他的父亲突然病故,我驱车二百多公里外的县城去他家中探望,他的情绪波动很大,沉默的呆在角落里。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回校后,我私下召集班级中具有乐观开朗的班委们,下课陪伴他,给他加油打气。我也反复找其谈心,激励其上进,鼓励他走出阴影。每学期向学校争取助学金,解决孩子一部分的学习,生活问题,慢慢的孩子脸上又有了笑容,认真备考,在高考前夕我召集班里所有学生一起共同给他过了一个集体生日。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上海电力大学,现在每逢寒暑假都会回学校看望和其他的任课老师。

2022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在高二下学期,因为同学之间关系等种种原因,每天在家中呆着不愿出门,整日郁郁寡欢,精神在崩溃的边缘。当我听说后果断联系她们家家长,进行家访并与孩子沟通,开解孩子。暑期孩子妈妈征求我的建议,问我是否可以走艺术特长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多方调查后,最终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找到了一个集训中心。在艺术集训的半年中,身为班主任的我每周和孩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谈心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发现孩子越来越好,最终在2023年的4月份成功的通过清华大学的校测。通过校测后,我们六位任课老师每天拿出单独的时间开始对其一对一培优文化课程,最终在孩子的不懈努力下,校领导的大力关切下孩子顺利的通过高考,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所录取。至今我们依旧保持联系,当孩子大学学习生活获得奖励时也会与我分享喜悦。就这样我执着爱心的火炬温暖着边疆孩子们心灵,让一个又一个的边疆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恒久坚守的陕师担当,久久为功托举孩子梦想

在陕西师范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拥有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在这个祖国边疆的城市学校中显得尤为突出,我秉承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利用周末为后进生免费补课,从学习,生活,情感多方面给予他们帮助,凡是我都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感染学生,因此我所带的班级教学成绩尤为突出,在市统考,省学考中位居全市重点中学前列。工作中我苦练内功,积蓄努力,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学校领导2020年任命我为年级部副主任,我想这是学校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必须担得起,做得好!

在管理工作中,我兢兢业业,每天早晨7:55带领学生晨跑,晚自习来校监督督促学生学习,三年如一日,始终做到眼里有老师,心中有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力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进步真正做到我们库尔勒市第四中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我所管理的第一届学生,在三年全市综合考评中均位居全市前列,在2023年的高考中本校重本率达到60%,实现重本率20%的增长。由于下一届级部主任工作调整,2023年继续留守高三,结合高三年级实际情况,决定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动态入手,定期开展心理干预与辅导,做好每次考试表彰大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形成比学赶超奋发向上的学习状态。最终在2024年的高考中我校重本率达到75%实现15%的提升,托举更多的孩子进入梦想的大学。2024年我很荣幸被库尔勒市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不懈奋斗的陕师品格,拼搏进取不忘教育初心

我在陕师大练就了扎实的本领,未曾辜负母校的栽培、恩师们的厚爱,也所幸,我这支小小的烛火,在库尔勒市第四中学的教师岗位做出了一点成绩,点燃了边疆孩子们心中熊熊的炬火。很多学生告诉我,要向我学习,为践履“走出新疆,是为了返哺新疆”而刻苦学习,我的第一届学生姚海琦与我一样也是从库尔勒市第四中学考出,毕业后回校任教今年与我一起搭班,承接我们班的生物学科。更有2023年,2024年多位毕业生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他们也计划同我一样,在大学中好好学习,学好扎实本领,学成后回来建设祖国边疆!

2024年,库尔勒第四中学荣幸地成为了陕西师范大学在新疆南疆地区的首个公费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而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实习的教师。国庆前夕,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中教授与实践科科长薛滨瑞老师亲临我校,进行深入调研,并亲切看望与慰问了在此实习的学生们、校友以及带队教师。

在座谈会上,郭建中教授深情地表示:“同学们,一旦成为师大人,便与师大结下了一生的情缘。母校将永远牵挂着你们,支持着你们,祝福着你们,做你们最坚实的后盾和心灵的避风港。”那一刻,我仿佛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感受到了母亲般怀抱的温暖。

转眼间,我已毕业七载。岁月流转,我的年龄与阅历不断增长,但那份“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精神却始终如一,伴随着我;身为陕西师范大学学子的骄傲,也始终铭记于心。在平凡而日复一日的时光里,我甘愿献身于边疆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心系边疆。我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在教师的道路上,以积累学识为师范,以笃行实践为表率,努力托举起更多的边疆子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学习的梦想。

作者:杨猛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