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四中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亟不可待的想要多看多听和多问。无论是听课、和老师们交谈,还是和学生们混迹在一起,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在进步、提升、逐步完善自己的梦想。
初到四中,就受到了学校的热情欢迎。老师对我们嘘寒问暖,为我们尽心尽力的安排好住宿和办公场所,为我们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还在担心如何适应新环境的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四中的景致可以用幽静雅致来形容,在这样惬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孩子们也带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刚到四中的时候,找不到开会的地点,我向一位正在和其他同学交谈的学生问路。他先是向自己的同学致歉要打断一下,再为我认真指路。让我在感动之余,不禁钦佩他的素养。无独有偶,我们住的宿舍是和学生在一起,免不了和学生一起挤电梯。每一次她们总是甜甜的叫声老师好,再让我们先进电梯,当时觉得这些学生真的很可爱!
四中的学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素质,都让我们更快更深入的了解四中。在我眼中,四中的孩子不仅有着优异的成绩,还有着优良的素质。而他们所拥有着的无邪的青春,也让人由衷的羡慕。但这些是不是和老师们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当我带着浓厚的兴趣,,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迫切的想要了解四中、融入四中,成为四中的一份子。做好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我想我眼中的四中,就是我们眼中的自己吧!
看看四中的老师是如何备课、上课,思考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每个来四中实习的老师迫切想要了解的。
我听的第一节课是高三白老师的英语课,她的班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上课时我不禁感慨学生的认真和用功,有时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积极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有时大家都安静的听老师讲解,并不时低头认真做笔记。要说学生自主性强,这未免有些片面,白老师的教学是个关键的因素。她时而和学生温和的交谈,没有一丝老师的架子,时而严肃认真,让学生上课时不敢调皮捣蛋。一静一动,对学生的管理收放自如。
再说说解老师,班上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总有一两个爱说话,不老实的。解老师并没有择出那几个调皮的,批评或教育他们,而是像母亲一样平等的对待每个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还别说,这样的“收买人心”,让那几个孩子在解老师生气的时候都不敢吭声,像小猫一样乖乖的坐在座位上。每天早上,解老师总是早早的到班里督促学生早读。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她都在忙着给学生打要喝的水、收拾有些乱的讲桌、把地上的一两个碎纸屑扔进垃圾桶。试问这样对待学生,还会有哪个学生会跟她作对呢?
有一次,省里有一个优秀教师讲课大赛,我有幸听了一节汪秀兰老师的课,受益颇深。汪老师语言优美、逗趣,形象生动的给学生讲解《咬文嚼字》这篇文章,还叫学生现场表演、临时作文抒情,一幕幕都震撼到了我这个理科生。时而微笑,时而感慨连连。上这样的一节课,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一样,在汪老师的讲解下仿佛真的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境和文章的场景。
教师的自我修养充分体现在四中的人民教师身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教育道德观念,教授以学业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大抵就是一个教师要做的。
我曾畅想过在我的三尺讲台上会发生些什么,幻想在即将到来的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学生。在四中,无论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钻研,课余时间讨论问题或自在的读书,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课堂下默默耕耘付出,都如同四中的文化底蕴,无时无刻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如何汲取着深厚文化中的智慧,如何向老师们看齐,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能做的只有努力、更努力,用青春和热情同四中一同奋斗、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