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七十中已有半个月的时间,从刚开始几天的新鲜好奇和惴惴不安到如今的渐渐适应,我开始慢慢体会到真正的老师跟之前脑袋里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要做一名好老师有多么的不容易,在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事情之后,我也遇到了教学和管理班级方面的许多困难和挫折。但这些并不会干扰我要做一名好老师的决心和信心,反而让我鼓足勇气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第一天来到实习学校,我充满了好奇,在教务主任的分配下,我由高一的年级组长带领来到了班主任指导教师——高一四班的陈红霞老师的办公室。随后我还见到了我的教学指导教师,也是带四班和八班物理的张波老师。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第一天的工作很顺利,因为四班是重点班,学生都很自觉很听话,管起来几乎不费神,只要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就会静悄悄的干自己该做的事。可就在我沾沾自喜自己一天的“小成就”时,一个小插曲改变了事情顺利的进展。由于各种原因,我又被调到了高一八班当实习班主任,班主任指导教师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刘敏荣老师。据教务主任的介绍,我了解到八班“云集”了高一年级的所有体育特长生和借读生,班上的纪律和学习比较差,需要我和另外一名学中文的实习生一起配合班主任管理这个班。虽然说实话心里有些不愿意,但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我鼓起勇气,心想也许事情并不是那么棘手,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
第一次真正与班里的孩子们接触应该是从自习课开始的,上课铃已经打了,可是几乎没有几个人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大家乱作一团。我站在门口半天,似乎并没有人注意到我这个“老师”的存在,继续忙自己的事情。我的心凉了一半,这该如何是好?当时我并没有立刻上前维持纪律,而是在班里转着观察,想了解了解这些孩子们究竟在忙些什么,也顺便拿着座次表记名字。几天下来,我认识了所有的学生,当然也发现了他们不少的毛病和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学习和保持纪律的习惯,甚至有一些学生根本不听课,上课从来都是睡觉或者玩儿手机,这让我很苦恼。我跟班主任刘老师交流了这样的情况,而老师给我的回答是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就不去强迫他们了,只要他们上课不影响其他人就可以了。可是我不甘心,我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想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真是异想天开,要想改变这些孩子们几年来的习惯和思想谈何容易。
在过去几周的实习中,每天早读,早操,眼操,自习课,甚至卫生方面我都参与督促管理工作。同时我也发现了很多学生的各科底子都很差,所以除了物理之外,英语,语文,数学,化学,只要我会的我都尽力帮助他们,给他们讲解。我所做的工作大概早超出了一个物理老师或者是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范围,虽然很累,可是我做的很开心。我在班会上对学生们说“因为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负责任的好老师,所以我愿意从各方面督促大家,帮助大家。”事实上,我的确是累并快乐着。可是事实也是,要想把这个班的班风带上去,要想让学生改掉他们所有的坏习惯和毛病,仅仅两周是不可能的,甚至直到我离开也许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但我愿意挑战,也愿意去尝试着改变!
刚开始的几周,我的教学工作一直局限于批改作业和卷子上。起初我心里有些委屈,为什么到了学校却不给我们上课的机会。直到真正开始改了作业,我才了解到了一些不曾知道的东西,很多知识我们觉得很容易理解,可是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并不觉得简单。就从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说起,很多同学虽然把两种图像的意义以及坐标正负、斜率、截距的意义背的滚瓜乱熟,可是一拿到题还是很容易出错。学生经常把两个图的特点记混,结论乱用一气,看着位移时间图,脑袋里反应的却是速度时间图。甚至还有一些初中数学底子差的学生连斜率怎么计算,怎么从图中观察也不知道。除了图像问题,学生对于瞬时速度和加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他们十分不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能理解加速度a和、、v没有必然联系。这就给老师的讲解带来了很大难度,因为你觉得简单的知识问题,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却很困难。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批改作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你能从中发现许多以前没有注意到过的问题。
上一周,我经张老师的同意带了四五节习题课,主要是讲解教辅中的题和一份月考卷子,与此前讲课比赛和微格不同,这是第一次真正上台面对学生讲课。用张老师的话说,一点也看不出我的紧张,上台很自然,虽然有些语句描述的不够严密和准确,但基本上能把该讲的讲到。我听了这样的评价有些自满,也正是这样的自满,让我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遇到了尴尬。老师让我讲评月考卷子,我只是扫了一眼卷子上的题,觉得都会做也很简单,并没有认真准备。可当我讲到一道关于加速度概念的选择题时犯了难。题中一个选项说“火箭起飞瞬间的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也是零”,我以为简单的一句“加速度与速度大小无关,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这样的解释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是班上的学生竟不能理解;还有一道题由于当时没有仔细读清题意,在正式讲的时候也停顿了很久才搞清楚。
虽然最终学生们都明白了(事实上是不是每个人都明白了我也不清楚),但我仔细想想,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我身上。如果我事先做好准备,想清楚每道题该怎么讲,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之后的尴尬了。这也算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吧,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备课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备好内容,还要备学生,试着去想学生会在哪个环节出问题,要揪出这些问题,从根上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也必须要学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总的来说,在之前的几周中,我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中是见不到的,只有“身临其境”了才能体会到,原来教学的艺术和管理的艺术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我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到的东西还有很多。想到这里,竟有些盼望赶快收假继续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