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红烛耀边疆:薪火相传育英才

发布日期:2024-09-09    作者:原玉薇     来源:     点击:

六月的乌鲁木齐,绿意盎然,十二中的校园被一片新绿所覆盖。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树梢与草地上,一群青少年正沉浸在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中。葛彤老师引领他们走进自然,去校园内寻觅自己心仪的树叶,用以进行色素提取实验。翠绿的榆叶、嫩绿的白蜡叶、苍翠的松针,乃至紫红的海棠叶,都被少年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细细观赏比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返回教室后,他们分组协作,将叶子研磨、过滤,再加入试剂,最终用滤纸条完成了色素的分离。整个过程中,葛老师始终在一旁默默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待学生们分组汇报完实验结果后,她才进行总结与点评。葛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在她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葛彤,这位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优秀教师,在乌鲁木齐十二中学任教的九年里,荣誉满载。她被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是红山教育周广南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的重要成员,还曾在高中生物名师课堂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主持的多项课题在自治区级和市级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他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更是数不胜数。

谈及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学习时光,葛彤满怀感激。她表示,是母校的教育奠定了她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坚定了她的扎根西部基础教育信念。她的导师李高峰老师更是将她引入了教学理论与科研的殿堂。虽毕业多年,她所学到的知识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淡忘,反而在不断追随老师的过程中愈发鲜活起来。

如今,葛彤也在传承着这份教育的火种。2021级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周朝粉,在葛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她的实习生涯。葛老师不仅每天与她交流授课心得,为她答疑解惑,还亲自修改她的教案课件,并给予她充分参与课堂和管理班级的机会。周朝粉深受感动,她表示要努力学习,未来成为像葛老师那样的优秀教师。

在十二中,像葛彤这样的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共有42位,他们占据了教师总数的六分之一。教研室主任高波对陕师大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很快便能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同样毕业于陕师大的李维,便是十二中的后起之秀。她在短短三年内便获得了多项重量级奖项,被同学们誉为“物理学科的天花板”。她深知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品格健全、善良乐观、充满勇气和希望的人,并教会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陕师大的学习经历让她深刻理解了“西部红烛”精神的内涵,现在的她已在西部教育这片沃土上躬身耕耘,为家乡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中学,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毕业的刘丽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在教学和研究上实力非凡,曾获得多项大奖,并被评为乌鲁木齐市优秀青年教师。她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积分式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和集体活动参与度都大大提高。

谈及母校陕师大,刘丽满怀感激之情。她表示是母校的教育让她理解了育人的真谛,她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其中,“综合英语”课程的老师闫军利对她的影响尤为深远。闫老师的儒雅谦和让她如沐春风,也让她意识到好老师不仅是知识上的引路人,更是指引人生航船的灯塔。

在刘丽的指导下,来自2021级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生燕秋宇也收获颇丰。她不仅得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精妙点拨,还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和详尽周到的复盘反思。刘丽老师还帮她细心梳理了毕业论文的思路,让她深受感动。燕秋宇表示要努力学习,将来把这种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感动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另一位陕师大的校友张璐,她以亲和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生活中,她对学生关爱备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她曾帮助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同学申请到了学校的帮助,让她得以继续学业。张璐表示,在陕师大学到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她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起到了很大帮助。

陕西师范大学的优秀校友们在新疆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以知识为犁、智慧为种,耕耘在西部教育的田野上;以耐心为雨露、爱心为阳光,滋养着每一颗渴望知识的心灵;以奉献为灯塔、责任为指南,点亮了未来红烛的火苗,也照亮了西部教育的希望之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深刻内涵,成为了祖国西部教育事业中一道闪耀的烛光。

撰稿:原玉薇,外国语学院,2024年教育实习带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