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莲塘二中举办公费师范生专题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4-10-02    作者:彭芃     来源:     点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新学年伊始,陕西师范大学2025届21名公费师范生由我校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彭芃带队,赴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开启教育实习之旅。随着各学科教学任务的安排与推展,实习工作在两校协力配合下有序进行。近日,陕西师范大学驻莲塘二中实习小组与莲塘二中共同举办公费师范生专题座谈会。

红烛耀莲塘,教育报国梦

作为一所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育才育德的师范大学,“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始终照耀着每一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人,一代代陕师学子将教育火种播撒于祖国大地,将红烛精神熔铸于民族联结。

2015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向东南地区拓展教育实习基地,红烛走出西部,照亮更远的河山。然地域易而精神恒,这种忠诚祖国、矢志教育的情怀与担当永不更改。此次红烛东行,来到江西省南昌县莲塘镇,在这座因明代藕佳而得美名的小镇上,西部红烛精神再次燃起,辉耀莲塘。

为深入贯彻并践行“爱国、奋斗、坚守与奉献”的西部红烛精神内涵,我校驻莲塘第二中学实习小组联合莲塘二中,推出陕西师范大学 “红烛耀莲塘”教育实习系列活动。时值国庆,我校师生决定自教育从业者的身份出发,围绕公费师范生这一主题,以座谈会形式为祖国庆生,这也是“红烛耀莲塘”系列活动的第一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9月24日下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公费师范生专题座谈会在莲塘二中召开。会议由带队教师彭芃主持,莲塘第二中学校长杨刚华、教务处主任刘文斌、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健、各专业指导教师以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21名实习生参与会议。

让“钻研”成为习惯,用“坚持”收获成果

应陕西师范大学带队彭老师邀请,莲塘二中杨刚华校长作为本次座谈主讲人,他从个人教学体会出发,用“钻研”和“坚持”这两个关键词为同学们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杨刚华校长,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南昌市优秀共产党员,在深耕教坛21年间,他培养了二十多位清华北大大学生,在基础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成绩斐然。

杨校长首先全面地介绍了莲塘二中的建设历程、学风特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友等相关情况。随后,他以自身经验为例,与同学们分享了师生相处之道与具体教学方法。他强调,同学们要重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要有吃苦精神,不惧困难;要注意工作中的人际交往,积极进取而非固步自封;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带教老师的优点,博采众长为己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与思维观念的转变;要不断钻研,学会归纳总结,趁年轻有规划地成为一名手艺精湛的,集教育、教学、教研三维一体的全面型人民教师。最后,杨校长指出,“红烛耀莲塘”系列活动是陕西师范大学西部红烛精神的外拓,同学们要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早日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牢记八字校训,前行不改初心

陕西师范大学与莲塘二中友谊渊源由来已久,自公费师范生制度起,我校已有十余名同学就职于莲塘二中。莲塘二中高三英语组的罗怡春老师就是陕西师范大学2022届公费师范生,她目前在莲塘二中任团委副书记一职。面对初步讲台的学弟学妹们,罗老师从大家最熟悉的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八字校训讲起,以切身经验为同学们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由实习到工作的心路历程。

罗老师指出,“厚德”要求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师范作用,以身作则,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学”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她分享了自己工作后又回母校读研的感受,并鼓舞同学们本科毕业后踊跃回校深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励志”要求教师有远大理想,她叮嘱同学们要提早规划事业,敢想敢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敦行”要求教师脚踏实地完成目标,勇于承担更大责任,她以自己在校团委工作为例,激励大家在今后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在陕西师范大学八字校训烛照下,勇敢前行,不改初心。

寓教于学,无悔职业选择

万馨雅,是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在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中,她对教师身份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万馨雅看来,教育是一场美妙的遇见,正如哲学里中主客体可以相互转化,老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会被学生关注,被学生治愈。老师不仅要做知识的搬运工,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万馨雅同学说,“我想教师就是这样一份职业,我们在教育事业里不断扎根奉献,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由此长出的枝繁叶茂,就铸成国家富强的栋梁之材。在祖国成立7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之路,而倍感骄傲”。

薪火相承,强国有你也有我

陕西师范大学实习带教老师彭芃总结与会各方发言,并做总结陈词。她指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教师所立志愿,而“甘于奉献,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恰恰孕生于陕师学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新时代精神在我校的具体表现,更是建设教育强国与复兴民族伟业的有力回响。“红烛耀莲塘”系列活动的创办初衷即由教育实践体悟红烛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就“公费师范生”这一主题,彭老师强调,公费师范生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意义深远。国家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学们要认识到肩上的重任,这种重任并非宏伟不可担,恰恰相反,它早已融入每位同学因求学离家、又因致学归家的生命轨迹之中。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彭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尽管不是师范生,但她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师范生老师,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初出茅庐的万馨雅同学到崭露头角的罗怡春老师,从恪尽职守的优秀指导老师再到率先垂范的杨刚华校长,公费师范生的成长之路是教育薪火的传承之路、是多方协作的育才之路、也是躬耕教坛、十年磨一剑的奉献之路。

座谈会的最后,彭老师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再次感谢莲塘二中对我校毕业生教育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杨校长为我校同学提供的所有帮助,并为26位带教老师逐一颁发聘书,两校师生会后合影留念。

采莲南塘秋,正当秉烛游。水象征生命,流动不息如校园里正在年轻的学生;烛代表光明,温暖清朗如讲台上诲人不倦的教师。在这个莲塘的秋天,红烛耀水,烛火被水光衬托而愈加明亮;水映红烛,水面因烛火而闪烁希望。一支红烛或许火光熹微,数排红烛则可照破黑暗,使水中烛火倒影幻梦成真。

国家公费师范生制度就是在这种薪火相传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民的好教师。正如闻一多在《红烛》里写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躬耕教坛,红烛精神永不灭,甘于奉献,强国有你也有我。

撰稿:彭芃,美术学院,2024年教育实习带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