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一中的九月实习中,我校公费师范生们如同嫩芽破土而出,逐渐在教学的沃土中茁壮成长。无论是在课堂上执教,还是在清晨陪伴学生军训,他们都在用心体验着教育的真谛,在实践与思考中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重量。九月的历练,犹如一场蜕变,为他们今后的教学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埋下了坚实的信念之根。
教学中汲取经验
张钰蕾:教无定法,师者心怀多远
在课堂的方寸之地,张钰蕾从多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方式中汲取养分。作为实习教师,张钰蕾在这段时间中积极旁听了多位资深教师的课程。她表示,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或亲切生动,或严肃沉稳,这些都激发了她对“教无定法”这一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张钰蕾在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关注到板书设计、课堂节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并悉心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她回忆道:“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提问,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教无定法”的道理在她心中逐渐生根发芽,她感叹道:“教育,是因人而异的艺术,是把一块石头雕琢成雕像,也是把一张白纸绘成画卷。”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张钰蕾没有感到紧张,反而充满了激动。她形容自己就像一位即将展翅的雏鹰,终于能够在宽广的天空中一试翱翔。她深知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点燃了学生的希望之火。面对学生,她说:“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仿佛透过我看向远方,我明白,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心灵的引路人。”这份责任感,使她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提醒自己要谦虚好学,不断进步。
实践中因材施教
谢冰洁:不同学生,会有不同风景
谢冰洁的实习经历则凸显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她在两个风格迥异的班级中讲授了同一篇课文:一个班级相对活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另一个班级则显得较为安静。在同一课题的授课中,她体会到不同班级对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不同,这也促使她深入思考教学的灵活性。“不同的课堂有着不同的氛围,这使我更加明白因材施教的意义。”
“教学中,我学会了因材施教,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们的差异正是教育的丰富之处,正是这些差异,促使我不断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谢冰洁深知,教育的核心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发掘学生个性,使他们在各自的轨迹上闪耀光芒。她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而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用心去体会、去调整。

军训中践行责任
宋玉婷:在陪伴中,感受成长坚韧
宋玉婷作为实习班主任,参与高一新生的军训活动。每一个清晨,宋玉婷都会带领学生在操场上集合。晨曦初露,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凉意。她站在学生们旁边,默默见证着他们在日复一日的锤炼中蜕变。她亲身见证了学生们从懒散到整齐,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当我看着他们挺直脊背,迈着坚定的步伐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引领。”
通过这段陪伴学生军训的经历,宋玉婷不仅看到学生的成长,更感受到自己心境的转变。她说:“看着他们站得笔直、喊得嘹亮,我突然明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精神的塑造者。我的陪伴、我的教导,终将融入他们的记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部分。”她与他们共同经历了汗水与笑声,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坚韧不拔和团结一心。这次军训经历让她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工作不仅需要知识传授,更需要陪伴和鼓励。这段实习经历让她更加理解了教育的深远影响,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
教师之路漫长,唯有学习不止
第一个月的实习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空间。实习生们纷纷表示,教师之路如同攀登高峰,沿途需要无数次停驻、反思、修正,而这条路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九月如同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播下教育的理想与热情。未来,他们将秉持着这份初心,去继续探索、去用心教学、去照亮更多学生的未来。每一位师范生都以坚毅的步伐在教育之路上前行,他们深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成长,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践行发扬西部红烛精神。
带队教师:蒋旅佳
撰稿:谢冰洁(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