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开始参加实习的时候,师傅的大名就早有耳闻。据说他是西中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西安市的特级教师,除此之外,人温柔,很好,又男神,但就对学生要求很高。
我的心里十分忐忑,害怕这样一位严谨的大师,会瞧不上我这种小小的本科生,又怕师傅的要求我难以达到,因此实习报道的前几天,我每天都在惶恐中胡思乱想。
第一次见师傅,他没有过多的话语,递给我一个备课本说道:“从今天开始你就备课吧,一课一课地写,扎扎实实地写。”接过这个备课本,从此便走上了漫漫的备课之路。刚开始是十分茫然的,对于备课的内容和程序都很陌生,只能求助于百度,搜寻各种所谓的“优秀教案”,查看各种教参教辅书,可怜巴巴地想找一点思路,交给师傅的成果自然也是不堪入目的。本想着他会不会因为如此低水平的教案而生气,没料想他却很认真地一句话一句话地阅读,然后告诉我一些修改意见,在保留我想法的前提下,再去进行最合理的修改。
师傅是教学组长,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但帮我修改教案的事情一天也没有落下。有时我们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也会经常有一些较为激烈的“争执”,但师傅每次都可以用他那不温不火,不急不缓的语调说的我心服口服。甚至在一次说不通的时候第二次接着说,于是一遍遍地修改教案也成了我实习生活中的常事。
师傅治学十分严谨。他十分重视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带着学生去深入理解作者文章背后的一些情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因此,他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得对文章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得刚开始写《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的教案时,写到最后的情感总结部分时,我没有过多的思考,只写了一条“体现了作者对乳母“大堰河”以及千千万万个像大堰河一般辛苦劳动的底层人民的赞美之情”,便草草了结。第二天交给师傅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一顿批评。师傅认为我只理解了表面的含义,而并未理解诗人文字背后的复杂感情。因此我的教案是不合格的,否定过后,又对我进行了引导启发,让我自己去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继续对教案进行一个修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师傅又是一位幽默、温暖的人。生活中他从来不会摆架子,经常在办公室与他年龄相近的戴老师来一场“伶牙俐齿”的争辩,惹得我们这些小辈捧腹大笑;他又十分会关心人,我肚子不舒服时,耐心的给我推荐他常去的一家中药店。知道我要带体侧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穿暖和,不要让感冒加重……
时光匆匆,转眼间,实习只剩下最后两周了,抬头望望师傅的办公桌,心中有着一丝丝的不舍,这样一位认真,负责,严谨,幽默的老先生,是我走上工作前的最后一位良师,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