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留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基地 > 基地留音 > 正文

我的实习带队故事: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发布日期:2022-12-07    作者:王棣     来源:     点击:

从西安到成都的距离是719公里,高铁只需3个半小时,但今年的2019级公费师范生带队实习,这段路我走了整整15天。

今年的实习动员大会,我们学习了信息化手段对实习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教务处针对国内各省市可能出现的疫情情况做了周密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但没有想到的是疫情爆发以来都很平稳的成都在9月初遭受到三年来最严密的封控政策,全城静默时间长达17天。

时间回到2022年7月,我接收到实习带队任务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一种期盼,也许是因为自己从事了15年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对学生工作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看着学生成长,感受那种独属于教师的幸福。7月15日我和实习生第一次在线上见面,1个多小时的线上见面会,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期望但又略带迷茫的脸庞,感受到那种渴望站上讲台将三年所学付诸实践的兴奋但又有新教师在教学设计、备课讲课、班主任管理方面诸多的教学困惑。通过安排部署成都实习组实习工作和同学的深入交流,答疑解惑,让同学们对实习工作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从7月开始做好充分的储备,稳健的实习学校迈出自己初为人师的第一步。

暑假的两个月是紧张充实的两个月。我有两次实习带队经验,再加上和实习组同学的充分交流,知道学生在进入实习学校前的不足是什么?最需要了解掌握的点在哪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个暑假,我统筹安排各实习学校管理团队同学围绕实习体验,新课标学习、解读,教学设计、备课说课讲课、班主任工作、就业招聘等主题开展实习工作,策划举行了“学姐说”实习经验分享会;“校长说”新教师的成长之路;“教研员说”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新课标研读”变与不变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方向;“蓉城启航微课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读书会·识读典籍”从论语中汲取教师的智慧;“合作学习团队成长”学生按照学科组每天进行线上学习的讨论分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尽快从思想上进入到实习工作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以便在进入实习学校后可以尽快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班主任管理等工作中,在实习中成长更迅速,更好的提升自我。可以说在8月前同学们都是紧张的做实习的各种准备,信心满满的憧憬着9月在蓉城自己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模样。

9月初疫情突袭蓉城,成都没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的模样,我们的实习也迎来诸多不确定性。同学们担心实习不能按期到达,也有同学害怕线下实习取消,原本热闹的实习讨论小组群由如何做教学准备变为了疫情来了如果不能实习怎么办?焦虑的情绪在同学们中蔓延,在这个情况下每天和同学们沟通聊天成了我的必修课,各实习小组的重心也迅速转移到了如何尽可能小的避免因疫情发展造成的影响,尽可能淡化因为疫情给同学带来的担忧,通过分享学校的实习预案,逐个谈心,开启云实习前的若干准备,每天和实习学校进行沟通掌握最新的成都疫情发展情况并和同学们及时反馈,特别是9月9号“从蓉不迫,云端起航”,云端实习工作顺利开启,通过每天观摩研讨名师示范课、继续研读课标、开展无生试讲以及学科组互评等活动,学生的紧张情绪逐渐消散,教与学的气氛又逐渐浓烈,与此同时成都疫情发展也可喜的引来了三圈层的逐步解封,实习学校也反馈了积极的信号,落实了在9月底我们就可以到达的喜讯,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一刻实习终于进入了倒计时。

期盼着期盼着,9月26日石室天府中学、9月27日龙泉中学、10月7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实习组终于迎来了线下实习的顺利开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三年的师大求学,暑假的充分准备,让陕star小星星们进入实习学校的脚步坚定而笃行,6:30起床,11:00才可以休息,听课备课试讲讲课,忙碌的身影在备课室、教师、办公室、食堂穿梭,孩子们珍惜每一秒时间来弥补失去的三周线下实习,无论是同学们在校的表现还是策划组织的一系列献礼国庆和喜迎党的二十大活动,初入学校不久学校的领导和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就不停地给我反馈今年的这批实习生的努力和优秀。

同学们实习步入正轨,如饥似渴的在学习。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仍然是我带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四川的疫情硝烟还未散尽,受到家乡的疫情爆发影响两所实习学校都出现了需要隔离的实习生,尽可能的让同学实习减少干扰,经过和实习学校沟通学校腾出了独立的宿舍供同学隔离,期间也经历了疫控中心要求必须集中隔离,2名学生用专用车接走的情况,按实习学校要求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尽量让不离开实习学校,及时给教务处反馈各类突发情况,做好隔离学生的生活保障,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给实习生安排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多听课听好课、参加教研活动聆听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也是新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实习之初在处理突发事情和与同学们就如何更高效的听课、和听课的感悟分享中不知不觉就到了10月中旬,迎来了就业的小高峰。

随着蓉漂计划的开启,我可以明显感受到实习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这个时候我启动了“名师面对面”活动,三所实习学校分别邀请了成都市特级校长马景云、我校2019届优秀毕业生锦江区教坛新秀陈俊佳、高新区教学新秀金静雅、黄新雅针,就课堂教学、试讲课设计、就业招聘的流程及如何准备、结构化面试、新课标学习等给同学进行了分享,为他们解忧答惑。在紧张的就业准备环节一个有关于论语的小插曲把我们的读书活动向深层次做了一个推进。到实习中期不少同学建议因为很忙所以每天的读书活动很难坚持,但是在一次周工作总结会上两位同学分享了在招聘终面中因为谈到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中的一个教育理念吸引了校长的关注最终上岸,一位同学分享了在面谈中招聘老师让他谈谈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理解,但因为论语学习不深入,回答不理想错失良机。就这个问题实习组开展了如何读书的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着而改之。识读典籍,汲取智慧,对话先贤和大师,通过读书活动更好的促进实习生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的乐趣。

为了更好的促进同学就业我积极联系在川校友,校友在同学们的就业过程中,四川校友会的校友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还记得在卢实权校友的引荐下,我带领5位同学去龙泉实验小学参加应聘,作为龙泉开办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百年名校,从清嘉庆年间的凤仪书院开始深深影响着蓉城的基础教育。在面试现场,我向三位校长详细介绍了师大的历史和现状,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教育使命和担当,并且现场连线了就业指导中心雒朝梁主任和教师教育处许广玺处长就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基地建设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此同时5位同学通过展示自己过硬的师范技能征服了面试评委,最终5位同学全部签约龙泉实小。进入11月份,喜讯不断传来,成都四中、川师附中、七中万达、龙泉中学、成都铁中、谕亭小学,实习生们陆续签约,看着一张张喜悦的笑容我知道他们在实习几个月付出过多少辛勤的汗水,机会终属于有准备的人,在巴蜀大地,在美丽的蓉城,陕师学子必将“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薪火相传。

11月下旬疫情卷入重来,都没有好好的说声再见,同学们就在紧张的气氛中匆匆结束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工作。蓉城实习相聚,感谢一路同行,三个月以来惊艳于凝聚力和战斗力超强的实习组管理团队策划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感叹于陕师学习奋进青春的使命担当,三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感谢于师大教务处的全程统筹安排和四川校友在实习过程中的鼎力相助,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秉持木铎之心,素履以往,在逐梦的道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相信成都实习组全体师范生秉承西部红烛,教育报国的青春使命,在“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中,带着陕师学子追求卓越,新时期“四有”好老师的理想和信念,胸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教育梦想在蓉城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教育篇章,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

撰稿:2022年教育实习带队教师  王棣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