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所优秀学校都要有一种能让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的精神,精神会转变为物质,而精神一旦转变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
兵团二中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精心培育和引导精神文化,使“兵团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持久的影响力。在兵团二中度过的这两个多月里,我也体会到了兵团二中的正能量场,师生互助、同行交流、制度完善……这些都让我们青年教师看到了什么是凝心聚力的兵二精神,了解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学校团队。进入的第一个学校就拥有如此深厚的底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迅速地成长。
一.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
在张国治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的是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必修三的方差新课讲授中,老师把看似简单的方差一点点的去推导,重现了数学家发现方差这个概念的过程,为什么要发现方差?方差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用偏差来计算?每向前推导一步一定有因可寻,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学课程中学到的的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与自定步调”的理论。
对于几何概型这一节的内容,张国治老师讲解的十分细致,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教学生推导概念,定义。把一些题目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可以明确的发现到底是二维问题还是三维问题,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一部分的知识引入,张国治老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解题过程以及对题目的分析,都体现了“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三教理论。这让我产生了思考:数学课不单单是由公式,题目堆砌而成的,数学老师应该做的是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概念或者做题,更多的应该是数学的思维与方法。
对于频率与概率这部分的内容,我听了张丽娟老师与张国治老师的课,两位老师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处理方式让我收获满满。张丽娟老师是运用硬币,让学生切身参与抛硬币活动,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安排每个人的任务,把小组分工明确起来,让课堂活动高效而有序。最后按照四人小组,四个大组,整个班级的顺序统计数据,发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
张国治老师是运用多媒体,用程序来完成随机模拟抛硬币活动,让同学们观察数据的情况。发现在1000次随机抛硬币活动中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各出现的次数,并且进行了重复实验,发现频率是趋近于概率的,从频率到概率,体会数学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思想。
这两种教学活动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都很高,让我不仅想起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教学不就是这样吗?回溯概念发生的过程,现在提倡的新课程,新理念不就是如此,把概念的发生过程表现出来,学生更多体会到的应该是数学课堂中流淌的自然之美。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我希望在今后我的教学活动中,带给学生的也是数学概念,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的帮助学生做到史宁中教授说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波利亚说过:“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张国治老师说:“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就用类比。”对于概率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就是这样,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可以通过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与运算进行讨论。复习回顾集合的运算与关系,从而得到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张国治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注意概念的严谨性,比如空集在事件中就表示为不可能事件,注意各个符号在事件与集合中的不同表达。我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细致与严谨。
除此之外,在实习过程中,我听了很多节高一的数学课,高一年级使用的是新版教材,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公开课让我收获颇丰。袁景辉老师和杨丽老师都进行了函数的基本性质(一)单调性的讲解,对于这节课的内容老师们采用的是同课异构。袁景辉老师通过三个函数图像引入,观察三个图像的图像特点,引入初中函数增减性的定义,自变量随函数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情况叫做函数的增减性。袁景辉老师的板书完整,对于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这部分内容,严格的在黑板上写出证明过程,给学生们规范写法。数学老师,写好黑板字是必须的。在之前的教师技能训练中,我更多注重的是PPT的制作精美,对于板书设计在意的程度还是不够,在之后,我要继续练习粉笔字,课前进行板书设计,更完美的呈现一堂课!
对于同一节课,杨丽老师是通过复习引入的方式,从特殊到一般,得出定义中的“任意”。让学生体会到的书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我感受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法。这种自然的知识形成过程不就体现了数学之美吗?教师提问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回答时语言的准确性,不要让学生在知识形成之初就有了错误的印象,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我要向杨丽老师学习,不但自己要说的精确,写的精确,还要保证学生的表达精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清晰,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而郭江燕老师讲课的内容则是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函数的奇偶性这部分内容,新版教材对概念做了一点改动,改为“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任意x属于I,-x属于I,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对于这个部分郭老师用了绝对值去表示两个相反数之间的关系,用相反数能够更好的说明偶函数的性质,之后就类比偶函数得出了奇函数的定义,让学生说出定义中的关键点,规范书写过程,由定义把奇偶性的证明过程规范化,郭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了规范书写的格式。
由这一节的内容我发现了,对于新教材的研读一定要细致,数学就是玩概念的,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更重要的就是明白编者的意图,明白为什么要把之前的函数的奇偶性的特征改成现在的这种形式,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把定义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所以对我来说,认真研读教材,对比新老教材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把握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呈现更加高效的课堂!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曲线与方程》是我上的第一节新课,课后我听了各位听课老师的建议与评价。进行自我反思之后,发现这节课的优点是时间安排比较合理,45分钟的内容刚好讲完;课堂互动较多。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课堂引入的时候不够生动,没有瞬间吸引学生的视线,虽然强调了“回到定义中去”,但具体落实到每道题目的时候没有在最后点明,张丽娟老师说应该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中去。我认为这很有意义,对于概念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学会运用概念,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高效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学会表达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往前走,需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的。除此之外,数学的概念是严谨的,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概念的准确性,在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学生语言的规范表达,只有准确的表达出来,才可能准确的写出来。这是需要我再改进的地方。从备课再到上课,这节课让我初步感受到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任务与责任,用心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是我上的另一节新课,这一节课我给两个程度不同的班进行讲授。在9班,我采用的是解析几何一般研究几何性质的方法——用方程去研究图像的几何性质,之后,通过开口向右的抛物线图像类比出其他三类图像的几何性质,快速的完成了新课内容的讲授,进行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解之后,把重点放在了焦点弦公式以及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中二级结论的推导上。这样讲的主要原因是9班的学生对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变式以及推而广之的结论,他们需要的是思维上的引导与探索,就好像开拓者,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开拓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学生的激情与兴趣激发出来,这对老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在9班真正的上完几堂课之后,我更加感到张国治老师对课堂把控能力之强,课堂活动中设计有梯度,有难度问题的合理性与巧妙,这让我更加敬佩。
在12班,我先让同学们画出抛物线的图像,通过研究开口向右和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图像,让学生去发现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从范围,对称轴,顶点和离心率四个方面来考虑。引导学生发现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接着,又通过研究方程的方法去发现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记忆。12班学生做题稍显吃力,我在巡视之后又为学生详细的板书讲解了一道题目,虽然比较慢,但是我认为还是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听懂讲过的知识点,这是讲课的真正目的所在。第二个问题就是焦点弦问题,对于焦点弦问题,我并没有像9班一样设计二级结论让他们推广,而是通过课本上的例二的三种解法以及一道不过焦点的弦的问题,让他们发现焦半径以及焦点弦的概念,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对于12班的学生,更加重要的是吃透概念,能够掌握定义的本质,拔高以及一些二级结论的使用和推导可以在后续的几节课中慢慢引入。
在给12班备课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学情,我最初备课思路有些混乱,张丽娟老师告诉我,:“上一节课,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这节课的任务与目标,找准目标,在课堂活动中完成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重点突出才是一节好课。”在听了张丽娟老师的话之后,我又虚心请教了12班的数学老师,和他一起确定了上课的目标,才有了还算完整的一节课的呈现。
在我上完课后,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理解学生”,把握学情这四个字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课本里的理论,而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自己感受和把握的。言易行难,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学情落实在每个课堂活动中去,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任务和目标,完成了这节课的目标,那才是真正的上完了这堂课!
三.班主任管理的加减乘除
对于班级的管理,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比如在中秋节当天,谢丽老师组织了中秋晚会,九班的学生带来了各色零食,还买了蛋糕和月饼,在晚会期间,同学们互相交流,我为他们拍照留念。在中秋晚会之后,我感觉与同学们的距离一下就拉进了,对九班也更加了解。今后当我真正成为一名班主任之时,我也会学习谢丽老师的做法,与学生亦师亦友,该严厉时严厉,该亲切时亲切,让学生既喜欢你,又害怕你,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管理出一个班级凝聚力强,班风好的班级!
在这期间,我还进行了一次与学生的谈心。我带的班级是一个班风很好的班级,同学们学习认真,但是在我和一个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发现了她的问题。她知道自己比较喜欢玩电子产品,有时候做作业容易分神,数学成绩比较不理想。没有办法完全克服自己的懒惰,容易被电子产品诱惑,我们就这个问题沟通交流,在谈话之后我发现,喜欢玩电子产品是表层原因,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目标太不明确,不知如何做起。与谢丽老师沟通之后,我才知道这些迷茫以及目标不明确是高一刚刚升高二学子的通病,需要给他们时间,从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开始,要多一点耐心与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让我更受触动的是谢丽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态度,她给予学生调整自己的时间,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状态,我认为这样做让学生有松有驰,不能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她明白自己的问题。谢丽老师说:“一定要发现是方法有问题还是态度有问题,方法有问题就去反思,和学科老师多沟通;如果是自己的态度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调整,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一直消沉。”这次的谈心让我明白了“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还需要再读一读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对高中生的心理再多一点了解,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实际,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
在担任高二(9)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中,我更加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班会的开展并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总结每周的各项事宜,做的更多的应该是关注每个孩子,帮助同学们释放压力,能够更好的观察学生。班主任就像一名舵手,需要把握班级的整体情况,通过班主任管理的加减乘除把班级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实习期间,除了听课,上课之外,兵团二中对我们提出了教师基本功训练的任务:每周一交一篇钢笔字,每周二交一篇粉笔字,每周三交一篇教育随笔,每周四交一分钟朗诵;每周一次的教师培训,实习中的多媒体课件模板制作,学习视频剪辑,策划,筹备最后的汇报晚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杨学东校长在教师培训讲座中提出的三点新入职建议。首先,做为青年教师,一定要融入集体,被集体接纳,不断的吸收养分,谦逊的同时也要展示自己身上的亮点;其次,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定好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清晰的了解自己前进的方向;最后就是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需要学习教育专业与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应该了解数学学科的历程,从课程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需要把这门学科的发展前景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去学习,有兴趣学习。反复学习,不断更新理念,才能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难事必有所得,畏难事必受其困。”是白校长讲座的题目,我认为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总书记说的:“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作为教师,培养的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多为祖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是教师的职业追求。我们应该多去做有难度的事,不要给自己的学习工作设置天花板,及时的反思自己工作中,课堂里的问题,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总结,复盘自己的一天工作,思考各类问题处理的是否得当。要有从教育工作者到教育家的追求与向往,但作为青年教师,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只有做好教师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备好课,上好课,管好班,才可能不断的向一名卓越教师的方向发展!
回首这两个多月的教育实习生活,我从最初的疲惫,手忙脚乱到最后的游刃有余,依依不舍,这印证了范江红校长在实习启动会上说的:“兵团二中就是把优秀当做一种习惯,不断提高优秀的标准,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正因为可以在兵团二中这样优秀的平台中学习,所以我相信:在我真正走上教师岗位之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数学与统计学院 41808105 赵子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