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的追梦人,抬头有光,身后有方,载一身向上的神气,不问前方是否荆棘满路,只锁定对岸长于天际的雪峰,坚定前行。
或许我已置于这样的征途,又或许我还未开始,但今日的我已然知晓前路的时光必定是焦灼漫长的。而我必须要在这焦灼中锤炼自我,在漫长中沉淀自我,在这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考验中涅槃。
2021年的秋季,我是一名大学四年级学生,2022年的秋季我将在我的职业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工作不会像学习一样,重复着,每天做着同质的事情,经过教育实习我才明白,我原来的观点站在的角度过于单一,世界上任何一份工作,或者说任何一种长时间从事于某种行为工作的,它都是在反复中革新的,换句话说,只有在这个领域吃透了,你才有一定的发言权或是话语权,而要想吃透一份工作天赋与努力不可缺少,这种等式关系可以和学生学习划上等号。在累积中掌握其中的核心,经过思维的创新即可达成升华的境界,而此时你已是业界的“专家”式人物。
单从教学这一方面来看,幼儿园内的一堂活动课,要成为一门精品活动,这就意味着这门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推广性,达到这两个性质的要求祎不仅仅是在一个班级中组织得成功,而是在不同的、大量的班级中都能够获得优良的效果,诚然,这个活动只有建立在不断打磨、不断优化、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才有这样的资格。当一次活动取得熟能生巧的成就,那么活动就脱离了活动本身,而是真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达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则必须忍受焦灼与漫长,因为你不知道怎样的环节设置是完美无瑕的,事实上这已经不能用漫长来形容,而应该用似学习一样的“无涯”,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总结反思,虽然漫长,但是满天星光。
不单单是教学,任何工作都是如此,所以某些时候实习对于我来说很漫长,长得像一段忐忑未知的等待,等待下个环节的开始,等待夕阳西下单轨归去,但有时却也很短,短得像一堂谈笑风生的活动课,正在兴头,却发现已经晃过了半个时辰,孩子们脸上虽有些疲惫但笑容依在。它长成了一段捉襟见肘的日子,忘记时间,忘记屋外正大雨滂沱,只记得今天哪个孩子做了一件傻傻可爱的事。每日临近尾声,把孩子们送回家,看着前一秒还热闹的教室,这一刻静得可以听到时针行走的声音,果真教室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缺少一方便不是教室。即使每一天的流程轨迹都一样,但每一天结束后的感想与思考与日不同,关上灯,便是下个天亮的开始。同昨日一样,日出的光正烈,我背着背包去往幼儿园,开启又一轮的伴学,日落的光在喘息,我载着今日的思考返校,奇妙的是,我竟没有觉得这种生活毫无生趣,反倒更加成熟,对我的本职工作更加自信,就像看到了彼岸的雪峰一样,对生活的成长有了盼头。在这种重复的生活中,我学会了保育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学会了如何与幼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学会了幼儿教育应立足的核心与关键。这些经验夯实了我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促进了我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本质与内涵的理解。
年轻人喜欢探索不同,喜欢具有多元、丰富、有趣标签的活动或事情,因为他们能够从其中获取多种信息,得到不同方面的认识与发展,开发隐藏的潜力,所以这也符合该阶段的发展特征。但当进入到成熟的世界,那么就需要适应单一的状态,其是一种术业有专攻的本质,那么它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度就会降低,因为要在专业的领域形成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要逐步转变思维模式,如果在某一领域做精、做好、做真,当然这与开拓视野、开发思维并不冲突,反而具备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能够聚类贯通,拓展领域的不同发展方向,从而更容易将领域事业做精。
时间慢慢悠悠,前进的任务却从来没有慢下脚步来,这二十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反观自己确实成长了许多,能够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并去践行,但对未来始终恍恍惚惚,可能它的样子很清晰,但就是不想去揭开它,只有在这累积的经验中让我安下心来,给予自己一定的马力奔跑前行,迎战雪峰!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万物终有回转,一切终有回甘!
教育学部 41815008 白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