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生风采 > 正文

讲得好课 管得好班

发布日期:2022-01-16    作者:姚丹阳     来源:     点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落下帷幕,实习的难忘瞬间如电影般从我的脑海中闪过:第一次进班做自我介绍、第一次讲课、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开班会、第一次和学生谈话……这些珍贵的第一次和后面的许多次一起,共同组成了我宝贵的实习岁月。

回顾这三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我的感慨千头万绪,但最大的感受是我在实习中明确了自己要成为,像指导老师朱贝贝老师那样的,“讲得好课,带得好班”的成熟教师。“讲得好课,带得好班”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讲得一堂好课

“如何站稳讲台”是年轻老师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必修课。幸运的是,我实习所在的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有一群经验丰富和学识扎实的老师们,他们将课堂向我敞开,给我提供了宝贵的观摩学习机会。因为见识到了老师们的精彩课堂,我才渐渐对“如何上一堂好的语文课”有了方向。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与陈老师关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同课异构。朱老师的《沁园春·长沙》课堂以给青春定调为主线,带领孩子们梳理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中的意境,最后根据文本内容推演出了“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位意气风发的抒情主人公和我们的学生有着共同的名字——青年。因此,朱老师又由课文推及学生自身,引导他们树立青春之志,昂扬奋斗之情。

初中升入高中,孩子们迈向人生新阶段,走到了决定人生方向的关键时刻,此时需要给他们的青春立志以启示,给他们的人生方向以思想上的指引。我私以为没有哪篇课文从思想、抒情主人公形象、情感基调上比《沁园春·长沙》更合适给青春定调了。高中第一讲唤起同学们的青春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指引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终极目标——立德树人的体现吗?

如果说朱老师的课在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方面给了我启发的话,那么教研组长陈老师的课就让我看到了语文课的另一种形式。陈老师的《沁园春·长沙》课堂可谓是草蛇灰线,老师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读诗也要读出诗人”为两个课时的讲解埋下伏笔。在文本分析过程中,陈老师又引用了毛泽东其他时期的诗词作品与《沁园春·长沙》形成照应,在苍茫的秋景和昂扬的青春面貌中读出了有着“孤独的心境、豪壮的情怀、绝世的气魄”的伟人毛泽东。

陈老师的课堂不论是对文学作品的旁征博引,还是与学生互动时的二次启发追问,亦或是对文本分析和学生感悟的有机联系,还是课堂语言的妙语连珠,都值得我学习,是我前进的榜样。

透过朱老师和陈老师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一方面,我对“什么是出色的语文课堂”有了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在实习的后面一段日子里,我积极备课、讲课,请老师提意见;经常在空无一人的大教室中练习板书和试讲。虽然目前的我距离“上得一堂好课”的目标还远,但我相信以教育实习为起跑线,通过不断努力,我终究会站稳讲台,像陈老师和朱老师一样,上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二、管得一手好班

实习之前,惭愧地讲,我对于班主任的作用并没有什么认识和感受,但跟随朱老师担任高一(9)班实习班主任的经历促使我重新审视班主任的角色,对班主任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班主任与代课老师不同,因为承担了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更长,在实际工作中就更像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

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在一次早读前,朱老师拿出前一天一位同学因为看到老师嗓子不舒服而匿名放在办公桌上的润喉糖和小纸条,在全班同学面前感谢了这位匿名的同学,并鼓励大家要将这种善意带给身边的同学和家中的父母长辈,成为一个暖心的人;另一次,我因为随手接住了朱老师搬的凳子,也被朱老师在课上夸奖,她让孩子们为我鼓掌,告诉大家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周末放学回家时,朱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回家给父母做一件小事,布置作业时朱老师说,我们已经是高中生了,是家里的小栋梁了,不能再耍小孩子脾气,要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成长,成为父母的依靠……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被朱老师当做教学的例子来塑造孩子们的品格,与教授具体的知识相比,这是更为直接的立德树人,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初心使命,而班主任的角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每天早上我都会和朱老师一同到清洁区监督孩子们打扫卫生,开始时我以为只是简单的监督,后来发现在监督过程中,朱老师总会教孩子们如何又快又干净地打扫清洁区的落叶。如今大部分的高中生,在家鲜少做家务,就更不用提掌握什么生活技能,而朱老师的随手一教,很可能就让孩子受益终身,帮助他更好的生活。

教育不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跟随朱老师的三个月时间里,我看到朱老师对这群孩子们“大家长”式的辛勤付出,班主任的工作虽然零碎、繁复,但却能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在现在的我看来,不当班主任的教育生涯是不完整,除了站稳讲台,未来的我也要多多积累带班经验和智慧,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磨练自己,成为一位能够被学生爱戴、被家长认可的班主任。

三、修炼教师机智

“教师机智”是朱老师教给我的第一课,也是我实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课。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千人千面;而不同的个体背后往往又有着千差万别的家庭,因此我们的工作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用“套路”去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而是应该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一个成熟的教师,能够快速地对各种情况做出灵活的反应,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快速拿出解决方案。为不同的孩子找到适合他的“药”,这就是朱老师所说的“教师机智”。

第一次进班和孩子们打招呼时,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掌声连连打断我的自我介绍,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实习老师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事后和朱老师交流时,我感慨孩子们太过热情,让我不知所措。朱老师微笑着说:“其实这里就需要教师机智。作为老师,你不能被他们震慑住,要拿出你的从容和淡定。你可以冲他们也鼓鼓掌,说:‘老师也为你们的热情鼓鼓掌,谢谢大家对我的欢迎’”朱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教师机智实际上就是灵活应变,在面对任何意外情况时,依然能够淡定地处理。

在我的一节《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上,一个孩子未举手、未经允许发问,认为“羽扇纶巾”的人物形象不属于周瑜。这是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更何况后面还坐着前来听课的老师和校长,我必须对孩子的问题有所回应。其实,这时就需要我拿出教师机智来处理这个问题,面对课堂的突发情况,如果处理得好,不仅“转危为安”,这个小的状况还会成为亮点。我的做法是安抚孩子别着急,先认真听,老师正在讨论的就是“羽扇纶巾”的形象问题。

课下,朱老师先肯定了我的做法,虽然没有生成亮点,但起码没有因为这个差错使课堂不受控制。但朱老师也给我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认为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正面处理,教给孩子们一起讨论,这样既回答了问题,又能加深学生对周瑜形象的理解。不得不承认,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限,教师机智还不足以成熟地应对突发状况,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慢慢锤炼。

三个月时间很短,只占一年的四分之一,但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实习的三个月,却成为了我教师生涯的起点。许高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学到了课本上不曾学到的东西,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好在我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感谢这段永远将在岁月里熠熠生辉的实习时光,是这段时光让我心中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脚下的道路越走越坚定。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怀满心热爱,何惧道阻且长?

文学院  41802118 姚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