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感想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实习感想 > 正文

《荆轲刺秦王》的听课感想

发布日期:2012-09-26    作者:文学院 彭倩彬     来源:     点击:

带队教师:张庆宝 实习小组:重庆市复旦中学

古奥难懂的文言文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枯燥的语法知识、艰深晦涩的语言、似乎与现代生活脱节的情感将文言文的学习推上了艰难的顶峰。我很难想象,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兴趣和乐趣中学好文言文。

为了给同学们奠定好语法基础,罗老师先讲了基本的现代汉语语法,然后随机举例为同学们分析,却遭遇顽皮的孩子发难让分析他在书上随便找的句子,句式有些复杂,我自己暗暗捏了一把冷汗,但是罗老师不慌不忙地为同学们一一分析还调侃说:“把你们绕麻了不要怪我哦,是你们自己出的例子。”这不得不让我佩服罗老师语文专业功底的深厚。

在“易水送别”一节,罗老师巧妙地将它与电视编剧和拍摄联系起来,当她说完男一号是荆轲时,同学们很快反应说男二号是陆渐离。当她说完前面是广角镜头,里面出现的是宏大的场面时,学生很快说出对荆轲的描写是特写镜头,就这样,罗老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写作中的“点面结合”交代清楚了。

罗老师语言幽默、词汇丰富,很善于利用方言为同学们解释古文里面的字词的意思,就这样学生们用熟悉的语境记住了看似很难懂的文言知识。“这个词是我要隆重推出的”、“很多同学做作业时看到这个词他还是麻的”,她很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能巧妙地与课本知识相融合。在疑惑中,学生清楚了“白衣冠”是渲染悲凉的氛围;在笑声中,学生记住了“发尽上指冠”是夸张的手法;在兴趣里,学生记住了文言实词、虚词;在认真下,学生体会到了“易水送别”的悲壮。

课后,我找罗老师交流,因为我实在很少见到有学生学习文言文还那么兴奋,全班能够沸腾。罗老师说:“是因为文章本来就很精彩,而要抓住学生们兴趣点的所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上一篇:初期感悟

下一篇:实习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