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走下讲台,再次回味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总是感慨颇多。课堂就像行驶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会有很多变数,教师就是舵手。课堂上可以探究、可以讨论、可以寓教于乐,但都需要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随时掌握方向。
《自由落体运动》是必修Ⅰ中一节比较重要的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可是刚上课就出现了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情。当我讲到落体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时,我向学生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下落的运动?”本以为学生会回答些比较常规的落体运动,比如:苹果下落、从树上滑落的露珠等。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有个学生喊出了“飞机坠落”,甚至有人说“跳楼”。课堂上的氛围确实活跃了不少,但显然老师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又不可能花费太多时间进行引导教育。虽然我表面淡定如常,可心里着实紧了一下。稍微等学生安静一点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跳楼确实是一种落体运动,但是生活中不仅有这些悲惨的事,还有很多美好的生活等我们享受不是?”
然后话锋一转,继续将起了落体运动。看到同学们“呵呵”一笑,我长吁了一口气。
整节课下来,我始终不敢掉以轻心,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教学进度、讲授方式。一堂普通的课,从备课、说课、到讲课,我收获了很多:
一、“未雨绸缪”,做好备课。要把握教学的方向,既要把握课堂的整体框架,还要把握好每个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每个环节分配多少时间。最好提前设想好每个环节学生可能的反应。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备课。尤其是讲课初期,备课时要主动找其他实习老师指点,提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三、向指导老师说课。指导老师一般比较忙,不一定要专门找一节课向老师正式的说课,聊天的过程中花十几分钟将讲课思路向老师阐述即可。指导老师的建议往往切中要害,对完善讲课很有帮助。
四、“因势利导”,学会随机应变。在平常的听课过程中,就要注意有经验的教师如何熟练的引导学生,牢牢把握课堂方向的。
从“未雨绸缪”到“因势利导”,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备课、说课、讲课的过程,更要对每一节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通往优秀教师的路上我们还在蹒跚学步,但我们走得坚定、踏实,每一步都更接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