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出发的时候,西安布满雨云的天上,偶尔晚上出来幽会于我们的月亮已经快圆了,不知道过了多少刹那,她瘦了,瘦得看不见,后来又慢慢圆起来了。转眼间,我竟然已经在西藏待了一个月,这短短的时光,于我,太过珍贵,所以我得砌些方块儿把她纪念下来。
一、天路历程
九月的关中,正是在雨季,是一年中我最爱的几十天光阴(光阴在这里似乎格外贴切,因为阳光总是为阴云锁闭)。九月九日,我们几十个定向西藏的同学从学校出发了,目的地,是遥远、神秘、有点矜贵、让人向往已久的西藏山南,那里,是藏区文明的发源地。记得有次听兰州大学佛学教授来史院开的讲座,题目就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多次提及山南地区。目下就要去往那片佛国源地,叫人怎能不激动一下呢?所以,嘴在和几个女生聊着实习前最后的天,心,我也不晓得飞哪去了。
我因为晕车,从阳光苑门口出发就一直蜷缩着趴着,路上时不时瞄一下到哪里了,车窗外绵密的青雨——天阴得太重,映得雨也好像有了它的颜色,飘着,贴在玻璃外边。司机慵懒地隔好一会儿,才让雨刷动一下,他好像也是个蛮有生活情调的人,不舍得让那滴滴细雨,刚从天上大老远坠下来就无立足之地了。不知道他动了几次雨刷,我们到火车站了。我们三十个人,排成一线,个个拖着厚重的行李,我因了一个格外鲜明的草绿色背包,成为领头人。在车站辗转蜿蜒,上了月台,进了车厢,才晓得这么多的行李是多么得该死!我们顾不得什么,站在座位上见缝插针,二三十分钟才最终让那些行李箱、大背包先于我们躺在架子上。我已经汗湿了衣服,好在出发前刚洗过澡,否则就不得不忍耐火车车厢里那特有的粘腻喽!
车上百无聊赖。我们定向西藏的十有七八是男生,车上一个去甘肃天水的美女就格外引我注意,攀谈一会,斗起了地主,直到凌晨十二点多,她下车了,我也困了,硬座让人背痛,跟老师同学谝了小会儿,窝着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到了西宁。到拉萨车次太少,我们只能硬坐到西宁再转去拉萨的车,一路上真想起郑板桥那“可怜金臀”的感叹。我们找了一个小旅馆,行李已经塞满了房间,不知到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花钱,我们只弄了一间小房子,留几个人看东西,其他二十几号人逛西宁城。太阳偏西时,大家回来了,有人炫耀西宁有多好玩,我却暗自庆幸自己的收获——有个藏族小伙子带着他八十多岁的奶奶来小旅馆歇脚,他刚进房门就又出来,问服务员要水盆和热水,说是要给奶奶泡泡脚。多么温馨,我看着他蹲着给老人搓脚的样子,不由想起,以前我奶奶最爱让我给她剪指甲,掏耳朵,看她用个银戒指刮眼睛,说是能让眼睛更亮些,阳光下,很舒服。之前听一些人讲藏族人都可豪放,甚至野蛮。眼前这孝顺、细腻、可人的孙子,慈祥、幸福、安逸的老祖母,让我也感受到比那盆洗脚水更温暖的感觉。人家去逛,说不虚此行;我留,也不虚此留,呵。
下午三点,我们又进了西宁火车站,踏上车我就睡下了,总算到卧铺厢了。没睡多久,就进入了茫茫草原。我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抬着脖子看窗外的美景。毯子一样的草地上,随意地站着、躺着牦牛,第一次见很是好奇,慢慢地进入牧区,成群的牦牛,倒觉得没那份情趣了。到了可可西里,见到了零星的藏羚羊,并不好看嘛:不及雪白的山羊的柔美,不及懒懒的牦牛的闲致,不及黑亮的藏獒的神气,不及一路上仅见的一头藏野驴的潇洒——可能是寂寞的很吧,所以看着很拽;不过,藏羚羊也不是一无是处,头顶的角看着高贵,流线的身子多么性感,没有眼白的纯黑眼睛羡慕死最媚的女人,三五成群跑起来,比人跑着更有形式美,有点笑话火车的意思——你们到这儿来,车厢里还什么弥漫式供氧,瞧瞧我,天生是高原的主人!他们让我觉得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车厢里的游人骚动了。起身,再抬脖子,传说中的纳木错,蓝得,比隔壁两个瑞典人的眼还深沉,就连卫生间里的人也忘了人有三急,匆匆完事儿出来看,估计都让他老婆吃醋呢。过了这片汪汪碧水,才明白高原上的山为什么这么高耸——不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嘛,大山们都把自己捋直了,只为在远方也能一赏这汪水的美丽罢。确实,女人是水,男人是山。高原上的山都太年轻,棱角分明的很,冷傲,以致头顶都冻得皑皑白雪!
那曲据说是西藏最高的地区之一,行至那曲站时,同行的几个人还特地下车,感受一下,试探一下,看看有没有准备经受的高原反应,不想被车管人员立即喊上来。继续位移在已经有点看倦了的美景中,沿途小小的村落——小到你难以想象,分布在你难以想象的地方——山谷、山腰、山顶、水边,我开玩笑,从一个村子到邻村串门,几乎把内地人一个月走的路走完了!
村子看似多起来了,当雄,提醒我就快到拉萨了。拉萨河边,农民们正在收割青稞,青稞地的形状完全没有规律,什么形状都有,不是形状的形状也有。据说埃及人因为在淤泥中分割土地种植,因为是平地,所以耕地分割得很规整,所以几何学较为发达,若果同理的话,这边的几何学岂不异常落后?
进了拉萨站,我替同车厢的两位来旅游的广东女孩拍了照,道了别,又加入到来时的蛇队中。没有什么高原反应,我暗自庆幸。几十人等了会儿,我们上了去实习学校的小中巴,过道堆满甚为可观的行李,不禁明白政经院肖士英老师所说的,现代人都已沦落为“工具”的奴隶,唉!
我实习的学校,贡嘎县实验中学,距拉萨最近,说的夸张点,就隔着条雅鲁藏布江罢了。车在桥上,江水清得让我这个北方人觉得惊讶,虽然司机说现在是汛期,水浑得很,但这水的浑是青色的,泛白,与北方黄浑的河水绝不同类。车停在学校门口,我们几个同校的下来,直接暴露在午后强烈的太阳下,我火速戴上面罩和帽子,一路旅程,就在我这酷似游客的行头下结束了。来啦!西藏!
二、自己的生活
刚上大学时,家里人说,以后生活就要自理了。来到西藏实习,正式住到学校里一套两室一厅中,才彻底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理生活——像大一时一样,买了洗漱用品,打理好床铺,觉得跟学校一样呀。直到肚子饿了,我们才知道,得自己做饭!学校给了灶具,米面油,锅碗瓢盆,甚至调料!馒头可以在学校食堂白拿,食堂有的生菜我们也可以拿,问题出在:做。好在同学中有两三个男生会做饭,姑且说会罢。我们的舌头不断适应着,大家的厨艺不断提高着,总算渐入佳境了。去菜市场买菜,老板娘见我们每次买很多菜,就慷慨地送些小葱。邻家是水果店,我比较专一,始终在一家买水果,人真是奇怪的东西,难道水果会因为老板于我比较有眼缘而味道更鲜美些吗?明知不会,可是,就愿意,且只愿意在她那,以内地两倍的价钱买来水果吃,心情还可恶地舒畅,情愫呐,究是何物?
要吃,就得先洗!水龙头毫不吝啬地喷出清澈的水,水却发现她无路可走——没有下水道。于是我只能用个盆整天接着她,再亲手送她到马桶里去,可怜了干干净净的水。我纳闷,有下水道的日子里,怎么没有这种心情?尽管我想给每滴水以正确的归宿,但也许用情太深,有些水也不舍得干干脆脆地离我而去,故而卫生间里总有两三厘米的水,我每天不分次数地扫,用簸箕不厌其烦地舀她入马桶,很残酷的事情!厌了,好在随后发现,这些不能忘情的水也有妙用——舀不走的水渍,用拖把沾干净,再去拖其他地方,既不必洗拖把,也不必担心带水太多,来不及干就又被人踩脏;再者,西藏这边空气干得非常,省得买加湿器了。洗吃的如此,洗衣服就更不堪了。很久没手洗过衣服,手都被磨破了,还得扫水、舀水,呵,颇有些艰苦奋斗的意思,但不便中又有些好兴致,毕竟是水嘛,智者乐水。
说完吃,轮到住。许是学校准备太仓促,我的床中间有两道十公分宽的空隙——床板就是用三条薄木板钉的。国庆后天渐凉了,晚上,这床就如同李清照的,虽不似玉枕纱厨,却也半夜凉初透!无奈找来几根木板,还得用刀削去些,自己补了。以前陷下去的部分,现在因为补的板子厚些,凸出来了,睡觉连带按摩,很佩服自己的手艺,生活突然光明起来——老师难以糊口,可以改行做木匠。
在实习学校虽然花钱不多,但总得想办法开开源才好。九月底,学校补过教师节(一直忙于迎接上级检查),全校老师去一家新开的农家乐。老师们带了六七副麻将,我饶有兴致的观战,四川麻将,很简单。几个女老师问我玩儿不,在下就没客气,太好的消遣机会!结果还收获了两百块,看来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沉重的。国庆假出去逛,起码够路费了。
总得有点精神生活,否则生活就会变得神经,于我确是如此。校方给我们接了网络,下载了好多演唱会、戏剧、轻音乐,每天看一点、听一点,不时还从其中得些真谛。习惯太阳下山后散散步,因为更钟爱月亮。听着音乐,随意地走,才八九支音乐,已经转完了这袖珍小城,并非所有东西都是以大为美,生活,毕竟不是几个流氓般的男人在讨论女人,不是吗?
三、随便逛逛
补了教师节后,就接上国庆假。原本打算:先去山南看看因高原反应太厉害而有点可怜的胡选恩老师,顺便逛逛山南地区的风景名胜,再转战拉萨。
与同学一块来到山南二高,胡老师落脚处,见到他,还真有些“多愁多病的身”的风情,多亏高原反应,呵!同学们当天返回了,我留下来认真践行“原本打算”。只知道山南地区有桑耶寺、昌珠寺、雍布拉康、羊八雍错。第二天走出二高,路上问怎么个逛法更顺路,路人甲竟然就是二高的英语老师,同行,就聊了一路。她竟是重庆人,川外毕业,专业八级都过了,居然来到西藏,有人境界比我还高!她告诉我,桑耶寺太远,羊八雍错更远,而且海拔太高,这两地一个人玩旅资太不划算,建议我去去昌珠寺、雍布拉康就不虚此行了。走到路尽头,我们还互留了电话,我已看到二路公交车了,她还热情的在路对面打电话提醒我。
两块钱就到昌珠寺了,看着没什么特别,竟是八世纪的寺庙。此行就三大收获——一来,领教了藏香的制作工艺(寺内有个小作坊)和佛像泥塑,还有唐卡画艺(寺内正在重新绘制壁画);二来,欣赏了镇寺之宝珍珠观音,整个观音像全是用白色珍珠嵌成,其他部分用各色宝石镶嵌,可贵的是这菩萨是唐代遗物,保存完好更加珍惜;三来,转了一回经筒,须顺时针,一个不落地转过去,无意中发现经筒底座就是佛教的万字形状,后来细想,顺时针转时,万字刚好顺风而行,应是象征佛法传播畅行少阻罢。
次日,同样乘二路至昌珠寺,再转乘雍布拉康专线,到一山脚下,仰望,才知闻名遐迩的藏区第一座宫殿原来建在山顶上,我可没准备好在高原登山啊!可是来了不上,似乎又白跑一趟,心里不爽,就索性花了半个多小时,怀着一颗像想美女一样怦怦跳的心(缺氧故速跳),登上山顶。有人骑马上山,不及脚蹬来的有情趣,我才不屑。买了门票进去,啥雍布拉康啊,只剩上下两间房了。工作人员说,都怨文化大革命,原本宫殿有三十六根柱子,被破坏的只剩下十四根柱子。我惋惜之余又庆幸,还好还有十四根柱子,否则罪过就更大了!细看了壁画,绕山转了一圈,俯瞰山下的风景,原来高原这么低啊!高低,没有绝对,山如此,其他,应也这般。
山风太猛,直接毫不犹豫地把我吹感冒了,高原上的感冒更凶险,悻悻地赶紧回贡嘎,好好睡觉,拉萨,再会吧!
四、台上台下
我来,是实习的。本想着会先听些课,然后争取上讲台,没想到我们进校的第一天,教务主任德吉老师就为我们把全校的课程来了个大调整——我们直接被当作正式老师来用。我除了负责初三四班的英语课,还兼带初一两个班的信息技术和种植课,好在我在学校选修过花木欣赏与种植,课件还在,就给他们讲这个,陶情冶性,课堂很舒服。
初次进教室,见到四班的学生,他们不分男女都很害羞,很安分地坐下,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和他们开始第一节课,就把他们当作老熟人,只说了一下自己的名字,就正式开始上课了。这种人造的熟悉还挺奏效,从第一天直到现在,我们之间的气氛还真如同我以前就是他们的老师一样,这让我觉得空气中的酥油茶味道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个“藏二代”,说是山东人,其实生于西藏,又送返回老家长到十几岁,再回来上了西藏大学,做了老师。她叮嘱我,这里的孩子汉语就不好,遑论英语。我做足承受打击的准备要来他们上学期末的成绩单,百分卷他们的英语平均成绩竟是16.6,多么吉利的数字,但这已经是初三六个班级中成绩最高的了,夫复何求?
还好我生来具有适应他们的能力,足够的耐心,十足的忍耐力。学生们都因害羞,回答问题声音都太小,我就让他们上讲台来回答,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到,实在不行的就只好让他们把自己的回答写在黑板上,他们竟对用粉笔写字极具热情,我也如释重负,总算找到跟孩子们在课堂上有效互动的路径了。一个单元结束后我听写了一下单词,他们做得蛮不错,跟16.6的实力有点不符,有好几个学生正确率比我初中时好多了,唉,我那时英语真是不堪回首啊!连班主任都着急地为我找了补课老师,后来好多了。因此,我一点也不因为他们差得玄乎的成绩绝望,心想着,既然已经差到这地步了,还能差到哪去呢?迎接我的只能是进步了,如若变得更差,我只能对那些成功避开所有正确答案的学生五体投地了,呵!尽管还没有考试检验,但我在他们的课堂笔记中还是看到了浓浓的希望,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
处于交流教学看法的需要,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实习生在宿舍非正式地进行了一场教研讨论,还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呢。有人主张课堂上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要深入到学生的课桌,观察他们对教学的反应;有人觉得批改作业只用对号不用叉,让学生起码可以从中找寻些许自信;对于重难点,可以有意在板书中出错,由学生发现问题并纠错,这样更具强化效果。讨论中我们达成一些共识:藏区的孩子小学时除了汉语文,其余所有课程都是藏语授课,因此初中阶段的孩子汉语水平其实很有限,这一现状要求我们课堂上语速必须慢下来,更耐心才行;由于小学阶段的师资、教学条件的制约,学生们底子普遍很差,所以我们不能以对待内地学生的标准要求他们,非这样坚持只能打击学生,也让自己对教学绝望;教学进度上,我们也得服从现实,宁慢而有效,不快而无效,否则只能如秋风扫落叶,不留痕迹。
我们相约,有什么教学上的灵感,或者找到适应藏区教学的方法就及时交流,向指导老师请教;课时允许的话尽量互相听课,互相教、学,为以后的工作做好扎实准备,也不辜负我们现在带的那么多学生。
我一直牢记也是教师的爷爷曾告诫过我,如果你想当老师,就得明白,老师是一份良心活!也很有幸,从小到现在,我有小学时的卜玉仙老师、宋丽娜老师、刘红老师、程淑芳老师,中学的顾惠婷老师、陈晓绵老师、董晓放老师、张荣老师、王晓玲老师,大学的杨金梅老师作为榜样,她们对学生的尽心尽力、细致入微,让我印象深刻,她们在讲台上得到的那份只有老师才有机会享有的幸福,也让我羡慕,让我也愿意去追求那份幸福,我会跟爷爷、老师们一样,不愧“老师”二字。
五、白天黑天
还在火车上时,就领教了西藏干净湛蓝的天空的美,蓝得让我有了可以一眼望穿宇宙的错觉!正如黑人因脸的黑而显得牙齿凝脂样的白,这里的云,也因为天蓝得太深而愈加的白。强烈的阳光也是白的,光线就像一根根银针,刺入眼睛。从一大早直到日落,阳光都是一样的热烈,照得墙壁也是白的,反光异常强烈,连路上的牦牛走着走着也会自觉的跑到柳树荫下。
太阳强烈的蒸发,云有着任何地方都难以比拟的立体感,一大片云,就跟着风狂飘,碰到山腰,就飘散开来,继续积聚,就由白变黑,分秒钟后,就挤出一场雨,刚停歇下来,又是灿烂的没事人一样的阳光。
白天很美,夜空更美。没有城市的光污染,满天都是很明亮的星星,像是冬天夜里下雪时,逆着路灯的光看到的雪那样密。天是圆的,在这里更有这种直观的感觉,无怪乎古人讲“天圆地方”,纯粹的黑夜下,天空的确像个盖子。“月明星稀”在这里也得到了验证,这两天月亮快圆了,很亮,月周围好大一片天几乎看不见几颗星,远远的地方,星星才恢复了它们的密布。柔和的月光飘洒下来,好像浓雾,从外边跑进窗里。中学时的冬天,经常在早读时候看雾气飘进教室,很快不见了,这黑夜下的月光也给人那种感觉。
前几天晚上,和她聊电话,在操场上,看着夜空聊天,突然看到一溜光,流星!我不禁喊了出来,她先不问美不美,而是叫我赶紧替她许个愿,既为夜空赏脸高兴,也为她的依然天真纯净欣喜。许的愿,很简单,永远保有她的天真纯净!天慢慢冷了,晚上不敢再去外边聊电话,但一想到那夜的流星,就又满心期待、满心憧憬。
秋渐渐深了,公寓楼前的一排银杏树慢慢黄了,蓝天的底色,鹅黄的树叶,风吹叶落,绝好的风景,只是狠毒的阳光叫人不敢欣赏太久。鉴于叶子还没彻底地黄,还狠有一阵子才会落掉,过些天再写这幅风景罢,纯粹是借鉴一般人死之后才最终下个结论的经验,呵!回味、回忆,总是比现时、现场更美,我这样觉得。
六、献点爱心
记得是九月的十八号,中印边境地震了,原来地震是很平常的地球的小动作,因为人的分布,就变成自然灾害了。我想,自然其实是很不在乎跟渺小的人过不去的,我们发明“自然灾害”这个词,确实有些高看自己了。
然而,这七级多的地震真实地在日喀则地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人在山南市区的胡老师说山南震感也很强烈。国庆假后,我们几个实习生在电子备课室备课、改作业,发现其他老师去操场现场捐款。我们学生没有多少钱,可那份同情心却不打折扣。
从一踏上西藏的土地,我们就深深感受到了藏族人的单纯、简单、善良、朴实,一出拉萨火车站,几个跟我们不在一处实习的藏族同学就早早等着我们;感受着羞涩的笑容、祥和的街道,真觉得那些拉萨的武警、民兵实属多余。
我们几个同学目光相接,很快有了默契:虽不能贡献多大的力量,但我们也要让藏族同胞感受到我们的一份心意。我想起梅艳芳说过,施比受,更有福!大家每人五十块,凑到一起由组长捐出。我看得出有同学脸上泛出微笑,十分笑容,带着三分幸福、三分舒畅、两分自豪、一分轻松、一分不好意思。一点爱心带来这么多美好的感受,太值得了,只要我们有这点爱心,幸福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