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圆满闭幕,雪域高原浸润在祥和感恩的氛围中,第41个教师节亦如期临近。为深入弘扬教育家精神、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一线互动桥梁、助力师范生坚定育人信念,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西藏组近日在拉萨举办“红烛铸魂,微以致远”教师节专题座谈会,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核心宗旨,为在藏师范生与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活动特别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藏优秀校友——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伍泽洲、拉萨中学骨干教师石磊重返“师大课堂”,面向在藏师范实习生及已毕业的师大在藏教师,分享二人扎根雪域高原的教育实践经历与心路历程。座谈会由陕师大实习带队教师、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庞玮主持。
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民族团结、区域协调与国家长治久安。作为西部教师培养的“摇篮”,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坚守“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校训,多年来为西藏基础教育源源不断输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本次座谈会正是陕师大“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的具象化传承,通过一线名师的真实教育故事,激发师范生的教育热情与使命担当,助力其更快适应西藏基础教育教学。
当有得之人,成有德之师
伍泽洲副校长以“当有得之人,成有德之师”为题,深情回顾了自己从陕师大毕业生成长为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管理者的历程。他从实习期间的三件“小事”讲起——课堂冲突、职场应对、生活管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却成为他教育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转折。
“威不足则怒”,伍泽洲坦言,初登讲台时的稚嫩与焦虑曾让他陷入与学生关系的紧张中。伍校长回忆起自己初到山南实习的情境,“学生管的好不好,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我们的能力不足,解决的办法,只有全方面的提升自己,只有在你的带领下,他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想解决“矛盾”的根源,只有通过不断反思、阅读、学习与实践,才能逐步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严厉管控,而在于“自得”与“德润”。教师应兼具自强不息的进取与谦逊包容的胸怀,真正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结合最新颁布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伍泽洲副校长系统解读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与政策背景。他勉励实习生:“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命的对话与灵魂的唤醒。唯有先实现自我成长‘自得’,方能更好育人;唯有成为‘有德之师’,方能不负时代使命。”
践行教育家精神,做雪域高原好老师
石磊老师则以“践行教育家精神,做雪域高原好老师”为主题,从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出发,结合其在拉萨中学的英语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在多语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的探索。
石磊提出“从美入手”的教学策略——让英语学习贴近孩子的生活。比如教“sunshine”时,他让学生感受照进教室的明媚阳光。他还让学生用英语写一句“给太阳的话”,贴在教室“星光墙”上。通过诗歌、配音等形式,让语言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辛苦却快乐”的旅程。他推荐了《如何科学学外语》《考试脑科学》等专业书籍,强调教师应具备研究意识与跨文化视野,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石磊建议实习生:“不要机械教英语,要把它变成连接学生生活的桥。牧区的孩子熟悉牦牛、草原,那就从‘yak’‘grassland’教起,你越走近学生,课堂就越有温度。”
石磊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师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强调“保持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唯有不断阅读、反思、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学生信赖的‘大先生’。”同时,石磊老师鼓励同学们利用好时间,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例如对基础教育的研究等,不要把课余时间都浪费在娱乐上,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和成长,以实现“根植专业,全面成长”。
物理专业实习生缪瑞雪提出:“如何提升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热情?”石磊老师建议,应打破学科壁垒,设计个性化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
英语专业项钇霏问道:“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地区,是否应采用全英文授课?”石磊老师表示,教学语言应服务于教学目标,而非教师“炫技”,应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与使用能力,因材施教,逐步提升。
以红烛微光,照亮高原教育之路
座谈会尾声,带队教师庞玮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伍泽洲、石磊两位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不仅精准回应了师范生在实习中的困惑,更生动展现了教育家精神在西藏教育一线的落地实践。“‘红烛铸魂’,是教师对育人初心的坚守;‘微以致远’,是教育在细微之处的深远影响。”庞玮强调,师范生应珍惜在藏实习机会,在雪域高原的教育沃土中扎根生长,努力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多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已为西藏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千余人,他们中既有伍泽洲、石磊这样的教育管理者与骨干教师,也有扎根乡村的教育守望者。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大对西藏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构建“高校-地方-中小学”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为西藏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雪域高原,教育更承载着希望、坚守与传承。陕师大西藏实习组的师生正以行动诠释“西部红烛”的光芒与温度,在高原大地上书写“微以致远”的教育新篇。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稿:庞玮(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