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教师节专题】红烛铸魂,微以致远:红烛引路明方向,匠心筑梦育新人

发布日期:2025-09-08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9月7日上午9时30分,一场聚焦公费师范生成长的教师节专题报告以云端形式顺利举办。本次报告由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主办、2022级公费师范生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习组承办,教务处副处长郭祥超、教学实践科科长薛滨瑞参加,带队教师王棣与实习生惠祥共同主持,600余名教育实习同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

“教育实习不是简单的‘练手’,而是师范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叩问‘好老师’初心的关键一步。”会议开场,郭祥超副处长提到,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将教育实习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凭借师范生的主动投入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专业引领,保持着规范高效的实习质量——像张莎莎、王棣等老师,始终以专业精神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师范生而言,实习更是未来成长为骨干教师、卓越教育家的基石。他寄语同学们,要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结合理论思考,珍惜在附中实习的机会,从张莎莎老师的分享中体悟教育家精神与“四有”好教师素养,锚定“成长为教育家”的目标,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涵养“四有好老师”的教育情怀。

本次报告主讲人张莎莎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校友,现任陕西省安康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深耕高中化学一线教学十余年,曾获中宣部、教育部“最美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等荣誉,主持省市级课题7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为民”的初心。她从“知己知彼、精心准备、以终为始、学无止境”四个维度,为学弟学妹们带来贴合实际的成长指引。

结合近五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数据,张莎莎老师表示,新时代教师岗位早已不局限于“传道授业”,家校协同、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等综合能力成为刚需,尤其是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肯扎根、能干事、善创新”的实干型人才。她建议同学们提前了解不同学段、地区的岗位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实习期间的能力提升重点,避免盲目实践。针对校园招聘这一“关键关卡”,她分享了实用技巧;面试时要以真诚传递教育初心,用真实经历展现对教育的投入。

“以‘四有’好教师为目标,倒推每一步成长。”张莎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拆解了职业发展路径:实习阶段重点打磨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基本功;入职1-3年着力形成教学风格、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入职5年后尝试“教学+科研”双轨发展,用课题研究推动教学创新。她特别提醒,实习期间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定期复盘进度,让每一步努力都朝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方向迈进。同时,她强调“终身学习”是教师的必修课,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中多向指导教师学实战技巧,主动涉猎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教学工具等新知识,参与教研活动和公益送教,在服务中培养共情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只是传知识,更要传递温暖与希望。”

分享结束后,互动答疑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围绕“课题研究如何起步”“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如何平衡”“学生身份如何快速转换”等实际困惑提问,张莎莎老师结合教学案例逐一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解答精准戳中痛点,为后续实习和职业规划扫清了不少障碍。

“莎莎老师的报告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脉络,更给出了扎根教育实践的‘方法论’,让我们对‘为何实习、如何实习、实习何为’有了从认知到行动的清晰答案。” 主持人惠祥同学在总结时表示。

张莎莎老师的整场报告以 “赋能公费师范生专业成长” 为核心,既明确了 “在课堂实战中锤炼备课授课、班级管理等育人硬功” 的实践重点,也强调了 “以教学反思校准成长方向” 的提升关键,以 “四有” 好教师标准为师范生筑牢专业发展根基;同时衔接 “西部红烛两代师表” 的精神传承,将个人成长与西部基础教育振兴的时代需求紧密结合,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使命为引领,清晰界定 “成长为让学生信服、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的目标导向。

此次报告不仅搭建起师范生理论认知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更凝聚了扎根基础教育、助力国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为学子们后续实习实践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兼具指导性与方向性的行动参考。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习组

带队老师:王棣(体育学院)

撰稿:惠祥(4220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