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秋,桂香沁人,线上空间满溢温情。为深切体会教师职业的使命与荣耀、借鉴优秀教师的育人热忱、筑牢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基石,在第 41 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时,9 月 7 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 2022 级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教育实习团队的全体15位同学,相约线上,开展了一场以 “体悟师者初心,汇聚育人能量” 为主题的线上学习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一同观看教师节献礼短片《何以为师》,还专注聆听 6 位优秀教师的访谈交流与初心阐释,在动人光影与真诚对话间,经历了一次触动心灵的 “师者精神” 培育课。
云端观《何以为师》,光影润准师初心
下午四点,实习团队的 15 位同学各自端坐屏幕前,目光共同聚焦向屏幕 —— 教师节献礼短片《何以为师》。随着镜头切换,短片中舞蹈老师辛勤教学舞蹈动作、班主任批改作业的仔细笔迹、教师通过手写手绘小书签鼓励学生等场景,逐一映入同学们眼帘。
没有华丽的特效,只有真实的教育日常,却深深牵动着每一位未来准教师的心。当短片结尾出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的字碑时,15 位同学的屏幕中,瞬间被 “向师者致敬”“未来我也要成为这样的老师” 等真挚留言填满。
8 分 26 秒的短片结束后,线上会议室里短暂的沉默后,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感慨。这场特殊的线上观影,让 15 位同学在光影里更真切地触摸到教师职业的温度,也让即将踏上讲台的他们,对 “何以为师” 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答案。
云端听师谈初心,话语启准师征程
观影结束后,线上交流紧接着开启。6 位优秀教师依次上线,从乡村教育坚守到城市课堂创新,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深耕教坛的笃定,他们娓娓道来教育故事,更坦诚阐释育人初心。
有教师提及 “把每个学生当独特星辰”,有教师分享 “用耐心化解成长难题”。当被问及 “如何保持教育热情”,一位老教师 “以热爱抵岁月漫长” 的回答,让 15 位同学纷纷点赞。短短访谈,让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案前撰未来教路,故事映师者信念
会议落幕,同学们即刻投入感悟心得撰写。大家翻阅活动材料与相关报道,曾参与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寻访实践的同学,还分享亲身经历的暖心故事。行文间,同学们结合教师精神、红烛精神,梳理对职业的规划与理解,将观影、听访谈的触动,化作文字里对未来执教的坚定期许。
如有的同学写到:“我从小就想做一名老师,我很羡慕老师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样子。但我一直不知道成为什么学科的老师。初中的时候,初次接触物理,就被物理世界的力电光磁世界所深深吸引,物理让我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高中时候,我被蒋老师广博的物理知识和幽默的教学风格所深深吸引,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这样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通过此次和蒋老师的交流采访,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我要以高中老师为榜样,坚守教育初心,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不负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还有同学是这样讲诉自己的心声的:“观看视频后,我对教育家精神有了真切感悟。在我看来,教育家精神是对教育事业的极致坚守,是如我的父母般深耕讲台时的默默奉献,是把每个学生都视作独特个体、用心呵护成长的责任担当,这份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三尺讲台的向往,渴望将知识与温暖传递给更多孩子。
如今临近实习,兴奋之余,我也产生了疑惑:怎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好老师?是精准传授知识,还是用心呵护学生成长?我明白,这些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寻。即便有困惑,我对教师行业的热爱从未消减。”
结语
线上会议的收尾提示音刚落,15 位同学便迅速切换到学习文档界面,着手梳理本次活动的感悟心得。有的同学一边翻找存好的短片截图、教师访谈实录,一边在文档旁标注关键感悟;曾参与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寻访实践的同学,还特意打开专属文件夹,将之前记录的教师故事片段粘贴进来,作为心得里的鲜活例证。
敲击键盘的声响透过麦克风轻轻传来,偶尔有人在群里分享一句刚写好的句子,或是提问 “红烛精神这样表述是否准确”,彼此交流完善。字里行间,不仅有对《何以为师》短片中真实场景的回味、对优秀教师箴言的摘录,更有结合自身师范生身份的职业畅想,把活动中的触动转化为对未来站上讲台的具体规划与坚定向往。
实习带队教师:杨金侠 (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