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盛大阅兵仪式。陕西师范大学的实习教师们亦全程参与,与师生共同见证这一庄重的历史时刻,在铿锵步履与钢铁洪流中,完成一场跨越 “认知 — 情感 — 使命” 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国旗映初心:从肃穆观礼到国家认同的自然流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激昂的国歌奏响,天安门广场上空的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冉冉升起,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的观礼现场瞬间陷入肃穆。实习教师们与师生一同肃立,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里那抹鲜艳的中国红,右手不自觉地贴向胸口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是内心深处 “国家认同” 的自然流露。当国旗升至杆顶的那一刻,无需言语,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已在每个人的胸腔中激荡—— 这份情感,是对无数先烈用鲜血铸就今日和平的崇敬,是对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骄傲,更是对 “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的深刻认知。
阅兵启深思:从震撼场面到教育使命的认知深化
随着阅兵分列式的展开,观礼现场的氛围从肃穆转向激昂。徒步方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经过天安门广场,每一步都踏得铿锵有力,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似铁——那不是简单的 “整齐”,而是一支军队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的精神缩影,是中华民族 “不畏强敌、自强不息” 的意志体现。
装备方队的亮相更让现场响起阵阵惊叹:从先进的主战坦克到精准的导弹系统,从信息化装备到无人作战平台,一件件大国重器不仅展示着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更彰显着科技自立自强的硬核底气。此刻,实习教师们的震撼不再止于 “场面壮观”,而是开始思考:这些 “大国重器” 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 “甘坐冷板凳” 的坚守,是国家数十年如一日对科技、对教育的重视 ——而这份 “重视”,恰恰与自己即将投身的 “教育事业” 紧密相连。
有实习教师在观礼笔记中写道:“我们教给学生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知识点,培养的每一份探索精神,都是在为国家的未来积蓄力量。” 这场阅兵式,让 “教育使命” 与 “国家发展” 有了清晰的连接,也让实习教师们对 “教师角色” 的认知有了更深的维度。
观礼践担当:从精神感悟到育人使命的行动转化
“这次观礼是我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新起点。”实习生代表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实习工作,在批改作业、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的每一个细节中,传递爱国精神,努力成长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这场集体观礼活动,不仅为实习教师们补上了一堂生动的 “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搭建起 “理论认知 — 情感共鸣 — 实践转化” 的育人链条。未来,当他们站上讲台,便能成为 “爱国精神” 的传递者、“强国梦想” 的播种者,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担当与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让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在一代代教育人手中薪火相传。
撰稿:李嘉炆 刘艺珍(物理学与信息技术院)
带队老师:郭艳利(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