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用数学之光点亮边疆教育之路 ——记全国模范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校友刘婷

发布日期:2025-10-11    作者:     来源:     点击:

“课堂是我最热爱的领域,每当我站在讲台上,便感到浑身充满力量。”这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让刘婷在三十四个春秋里,以数学为笔,在边疆教育的画卷上勾勒出璀璨的轨迹。

2024年9月8日,刘婷作为全国模范教师赴北京参加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荣幸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不仅是对她34年教学生涯的最高褒奖,更彰显了一位边疆教育工作者扎根讲台、立德树人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作为陕西师范大学1991届数学系毕业生,她以行动诠释了“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师大精神,在天山脚下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刘婷在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实习生

34年坚守的教育情怀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刘婷写在备课本扉页上的育人理念,也是她34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1991年刘婷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新疆。“不愧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初到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试讲时,数学教研组长颜婉老师给予的高度评价。“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和鼓舞,内心暗下决心,只要站上讲台,就要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老师,不辜负母校的培养和期望。”在乌鲁木齐市教育系统2025年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宣讲活动中,刘婷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教育生涯,那份“上好每节课”的教育初心,三十余载始终如一,未曾改变。

刘婷的数学课有着独特的魅力。她主张“以自然的方式阐释抽象的数学内容”,善于把枯燥的公式定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用联系的眼光看数学”“把每一节课变成一个系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精致与美”,这些凝结着她多年教学智慧的理念,让学生们逐渐爱上了这门曾经望而生畏的学科。“上刘老师的课,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大门,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是她,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害怕到热爱。”“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探险。”……

自然数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潜能及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她所带班级的竞赛及高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数百名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奖,陈骞获全疆第四名,张小妮等获女子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铜牌,数十名学生被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录取,并逐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2016年,她荣获第十一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这份荣誉,是对她多年教学成果的最好肯定。

言传身教,潜心育人,刘婷对学生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在乌鲁木齐市2025年教师节感恩教师活动中,刘婷的1996级学生、目前在新疆卫健委工作的刘静霞,动情分享了刘老师的育人故事:“刘老师曾带领我们,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帮助一位孤寡老人。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风雨无阻,我们陪伴老人聊天、帮忙料理家务。那段时光让我深深感受到,在给予温暖的同时,我们也被温暖着。刘老师很少讲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学习不止于书本,更在于学会做人,懂得如何用爱心去拥抱这个世界。”

“刘老师培养了我严谨认真、踏实不急躁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不仅帮助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融入到了我现今每一天的科研生活当中”刘婷的2009级学生,现为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的李佳宸,同样满怀感激地回忆道。

34年的教学历程,刘婷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用热爱润泽学生的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师大人的风采,她以言传身教为学生们传递着信仰的力量,在岁月中点亮一盏不灭的灯。

刘婷和她的学生在乌鲁木齐2025年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宣讲会上

从实践到创新的专业成长

“教育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刘婷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和学习热情。2003年,已经成为教学骨干的她重返母校陕西师范大学攻读数学教育硕士学位,开启了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研究的新征程。

硕士毕业后,有内地名校向刘婷抛来了橄榄枝,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新疆。“这里的孩子更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我要用在师大所学的知识照亮边疆的课堂”。带着这份初心,她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成为新疆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和自治区高中数学教学能手工作室主持人,刘婷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教育部及自治区级的科研课题,内容涵盖课堂教学、数学概念、核心素养等关键领域。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数学教育学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权威期刊。围绕高考、竞赛,她主编、参编教学用书及校本课程十余部,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2017年,她的专著《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实践成果的交流与推广。

2019 年春节期间,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中,刘婷老师却为了编撰《精析数学概念 提升核心素养》一书,日夜伏案,连大年初一的夜晚都未曾停歇,在灯火阑珊中精心汇整资料,仿佛一只不知疲倦的春蚕,倾尽心力吐丝织锦。书籍付梓后,她将其分赠予库车三中、喀什十一中、吐鲁番实验中学等南北疆十余所学校,让知识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燎原。

在“精准扶贫—百城千校公益赠刊活动”中,刘婷连续几年捐赠期刊,用于资助全国贫困边远地区20所学校的数学教师阅读研学。“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希望能为贫困地区的教师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教育世界。”她的善举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赞誉。

刘婷在兵团二师华山中学教科研年会上示范课

引领辐射的教育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新疆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刘婷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更多优秀教师的责任。她积极承担“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及自治区、市级高考研讨讲座等社会服务工作,足迹遍布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轮台、奎屯等地,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特岗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等授课培训,内容涵盖课程解读、课堂教学、高考研究等多个方面。

2019年初春,刘婷接到了去奎屯参加新疆春季高考研讨会的任务,不巧的是她感染上重感冒,嗓子失声,为确保任务,她白天坚持完成教学工作,夜晚顶着剧烈的咳嗽筹备讲座,旅途中一片接一片地服药舒解,最终在研讨会上她出色完成报告,其深度解析赢得了参会老师的一致赞誉与由衷敬意。

作为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婷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她常说:“教育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充满活力。”在她的指导下,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其中不乏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

2022年,刘婷被聘为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并参与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从一线教师到教育评估专家,刘婷的专业成长之路为边疆教师树立了榜样。

刘婷在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现场

边疆教育的坚守与热爱

“选择了边疆,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坚守。”刘婷用34年的教学生涯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从陕西师范大学的青涩学子到全国模范教师,从普通数学教师到新疆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在新疆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为先进模范代表参会的刘婷由衷感慨,“90年代初我刚工作时,用的是黑板、蜡版,投影都是四处找塑料纸来做。如今,教室已换上电子交互屏等现代化设施,教学条件天翻地覆。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新疆建设的一半历程,未来,我将继续聚焦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力的培养,为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优秀校友,刘婷完美传承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她常说:“师大的求学经历,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坚定了为边疆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心。”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通过她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边疆教师。

从天山脚下到雪域高原,从大漠边缘到绿洲深处,像刘婷这样的边疆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孩子们的求知之路,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教育家精神。正如刘婷所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更多的青年教师爱上教育事业。”在这条充满希望的教育之路上,刘婷依然如初,执着前行,用数学之光点亮边疆教育的美好明天。

刘婷等先进模范代表在新疆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