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 41607054 杨佛露
中文摘要: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深圳市某高中高一学生在新高考“3+2+1”选科政策下对化学选科的态度问题:发现相较于政治和地理,选择化学和生物的学生较多,其中选择生物的学生多达79%,选择化学的学生约有61%,以及调查学生是否会首选化学,发现48.11%的学生会首选化学,51.8%的学生不会首选化学,总结归纳学生们首先选择化学或是不选择化学的原因,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化学的主要的原因有四种:兴趣爱好,未来发展方向(高校专业限定),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学成绩特别好;不选择化学的主要原因有三种:化学难度太大,初中基础知识不牢靠,兴趣不高,未来发展方向(高校专业限定)。
基于此调查以及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探讨未来化学教学前景,思考化学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Abstact:Using questionnaire stars to issue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the attitudes of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 Shenzhen to the subject of chemistry under the "3 + 2 + 1" policy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who choose chemistry and biology are more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who choose biology, as many as 79%, students who choose chemistry, about 61%, and a survey of whether students will choose chemistry. It is found that 48.11% of students will choose chemistry, and 51.8% of students will not choose chemistry.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chemistry or not choosing chemistry first, and analyzing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reasons for choosing chemistry: hobbie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specializ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ong chemistr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particularly good chemistry performance; do not choose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chemistry: the chemistry is too difficult, the basic knowled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is not reliable, the interest is not high,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limited by the majors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is survey and the 2017 edition of the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lore the prospects of future chemistry teaching and think about how chemistry teachers can become an excellent teacher.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选科;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教育
一、 研究背景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考招生制度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广东省以 2018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即从 2021 年起实施“3 +1 +2”模式,“3”为高考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1”为首选科目在“历史,物理”任选一门,“2”为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再选科目当中选择两科。“3”和“1”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2”以等级赋分法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这一新型的模式中,首选的“2”既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分别在高校自然科学和 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可以保证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大学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再选的“2”仍然保障了学生在选考科目上的自主性,也能够尊重高校在招生时的选择权与自主权,总之 “3+2+1”模式下选考科目改为首选与次选仍然贯彻了新高考改革打破文理分科的基本精神。[1]
新高考改革全面开展以来,选科组合已成为了关键影响因素。对高中学校而言,学生的选科组合结果将直接影响班级组织、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调配,而对高校而言,将间接影响生源质量。[2]而高中生对高考选考化学的意愿,不仅体现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影响着高考选考科目的考试规模、实施和管理,影响着大学的新生素质和培养模式等许多方面。[3]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关于化学选科的问题》调查了解深圳某高中高一学生对于新高考的了解程度;在“3+1+2”的“2”中将选择哪两门;是否会首先选择化学;选择或是不选择化学的原因;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吸引学生选择化学这六个问题的态度。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发放问卷到学生班群中(调查者实习学校所教授班级)。
三、研究结果
高一学生,也就是2019级学生对于新高考政策的了解程度多为大概了解(51.89%),了解(40.57%),非常了解的仅占7.55%,可能原因是高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第一个学期,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高中生活不了解,对高考概念还不太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图1 学生对新高考的了解程度
理论上考生有12种科目组合可以选择。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科目组合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文理交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4] 由于本次调研主要研究化学选科问题,所以主要考虑“2”中学生会选哪两门。
相较于政治和地理选择生物和化学的学生较多,其中选择化学的占比为61.32%,其中会首选化学的人数占比为48.11%。
图2 “四选二”学生的选择情况
图3 高一学生是否会首选化学
文理科目兼修,有助于消除文理分科带来的二元化弊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得到保障,自身素质也将得到多元化的发展。[5]通过对四选二和是否会首选化学的交叉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提倡文理兼修,但是,选择了地理和政治的同学,只有少部分会选择化学,所以在选择过程中,很有可能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全文”,“全理”。这就违背了新高考一开始的初衷。
图4 四选二,是否会首选化学交叉分析
在影响学生选择科目的因素中,包含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学生的选择既要考虑个人的现状,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总的来说,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在于个人因素(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后学好该学科的信心、现在该学科的成绩优势),其次是考虑到升学和就业等社会因素(对以后生活有用、填报大学专业时选择面更广、与大学想学的专业相关),最后考虑到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具体分析不同意向时发现,在选择第一意向学科的时候,学生无论选择哪一学科都会依次保证自己的兴趣、优势、潜力,紧接着会考虑与将来报考专业和就业、生活的相关性;实行新高考选科后,高校某些专业在招生录取时对考生高考选考科目有所限制,这就促使学生在选科时更多得考虑大学专业的要求和今后的职业方向,使高考与学生今后的学业乃至职业生涯的联系愈加密切[6]。
调查对象首选化学的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未来发展方向(高校专业限定),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学成绩特别好;不选化学的原因有:化学难度太大,初中基础知识不牢靠,兴趣不高,未来发展方向(高校专业限定)
图5 高一学生首选化学的原因
图6 学生不选化学的原因
学生是否选化学,关乎化学课程安排,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重视起来,考虑化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思考化学教学的前景。不选择化学的同学,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初中基础太差,导致初高中知识脱节,难以跟上学习进度,考试成绩不理想,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不选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多么难的科目,只要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与求知欲,总有学会的一天。而根据调查,只要教师教学能力足够强,能够带领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91.51%的学生都愿意选择化学作为自己的首选科目。
化学教学不是一个单边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努力。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在进行这个双边过程之前,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去当好合适的引路人。每一次的变革,都需要教师用心的去看待,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够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图7 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强高一学生是否会选化学的态度
四、未来与展望
(一)与时俱进,更新自己
在新高考政策,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修订版课程标准与2003年实验版对比也可看出,过去三维目标以教师自身角度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教师不应该拘泥于高考标准或是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就认为高中化学知识都应该以“填鸭式”教育教给学生,应该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的国际化视野,时代敏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教师还需:根据新课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新教学重难点,根据时代变化更新教学方式,把握好“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辅助教材,根据课时安排调整学习进度。[7]
(二)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真研究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教育界如火如荼,不仅是一种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更是中国当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需求。[8] 。教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都研究透彻,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化学这门学科,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利用资源,教学方式多样化
根据情境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网络资源,选择合适有效的资源,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开发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化学课堂大放异彩,而不是选择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磨灭学生的好奇心,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可多选择与相应知识对接的化学史讲解,亲历化学学科的发展,感受化学在时代长河中的魅力。通过对化学家的事例展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放手让学生去研究。
(四)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标准,很多定理不是单纯凭借某个实验现象就能得以验证的,往往需要多次记录实验现象,频繁地分析实验结果,在一次次控制某个单一变量反应条件下不断实验。[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修订版新增的学生必做实验中也可看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学科重点,把控好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平衡,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多研究,开发创新型实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做好课后评价
完成教学后,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详细地评价,可建立一个学生评价的平台,教师及时在平台上反馈学生评价,学生也可在平台上进行自评与他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学业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采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细致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能够及时反思,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五、总结
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改革,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刻不容缓,而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师专业发展,都应该重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明确化学学科本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德全.新高考选考科目嬗变的多维审视[J/O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7[2019-12-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381.G4.20191106.0848.004.html.
[2]洪奕桐,洪奕桢.新高考背景下学科选择现状、影响因素与策略建议——基于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级高一学生的实证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0):12-15.
[3]李佳,谢嘉玲,孙旭,陈怡.高中生高考选考化学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化学教学,2019(08):25-30.
[4]肖学平,唐兴华.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0):4-6.)
[5]李婷婷.从选科过程透视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生涯教育的重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1):26-30.
[6]胡晓红.选择性:浙江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共同目标[J].中国考试,2017(05):35-38.
[7]王巍.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 名师在线,2019(06):52-53.
[8]王桂芬,郏坚军.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2018(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