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求学十年后的我回到了故土西藏。今年是个别样的年华,我有幸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实习,从学生的身份转换为人民教师的角色。在大学的三年里我们在陕师大领略了大师们的教学风采、吸收着教育精华、准备着教书育人。在口袋里装满了知识和教育工具回到了故乡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我的实习地是拉萨市外语学校。
校园情
九月的秋风吹起,我背着行囊充满着期待与忐忑从家乡林芝来到了拉萨。校园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脚步。老教师们匆忙的开会、新老师忙碌的准备课件、学生们急忙的报到。全校在繁忙之余我们也加入了其中。然而学校不仅没有怠慢我们,而且热情的迎接了我们几个实习生的到来。为我们准备了整洁干净的宿舍,提供了基本的做饭用具、生活用品等。为我们开了一个欢迎仪式的会议,给我们介绍了专业指导老师及指导班主任,彼此以藏族最热情的礼仪形式献哈达相互相识。我们开始了从学生到老师的变换以师为责、以生为主的教育工作。学校的热情燃起了我们的教师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氛围中。
教师情
来到实习地对于我们来说难免有些尴尬,有些不适应,有些担忧。一切都是新鲜事物。才开始体验社会的步伐。在这个最难相处的时刻,有一双大手握住了我们的小手,指引我们顺利的走过低谷。原以为学校的老师们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实习生一定不愿搭理,但是事与愿违他们的热情使我们在实习路上游刃有余,顺利前行。当我坐在办公室里手足无措的待着,这时其它老师亲切的和我闲谈起来,给我讲解着学校的基本情况;当我站在食堂门口不知所措时有老师为我端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虽说在师大有过演练,但是到了实战演习时还是暴漏了许多自己的缺点;当学生们渴望求知识的眼睛凝望着你时,我在讲台上开始有些不安,声音的颤抖、课文分析含糊、脑中的课件忽闪忽闪、板书凌乱等,这时指导老师对我的第一句并不是斥责而是对我说:“你讲的很好,比我第一次上讲台好多了”。这一句足以给我增加了信心。然后为我耐心的点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给我留了讲课锻炼自我的机会;当我们有位实习老师在半夜得了急性肠胃炎时,学校的老师开车两小时多送我们到了市里医院陪我们待到了三更半夜才回到家,第二天他还需六点多起床叫醒学生起床;当我们在餐厅吃饭时如果碰到老教师他们同时也为我们结了账。教师情默默地转递在了我们的心里,温暖了我们的心房,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心中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学生情
在这里有一群黑黝黝的(被强烈的阳光紫外线晒黑了学生们的脸蛋)活泼的学生。因为是少数民族语文水平相对薄弱点。孩子们单纯的求老师能够翻译一下有些字词的解释。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做到一点就是在课上我只说汉语,在课下可以给他们翻译的讲解。一下课都喜欢围绕过来你一句我一句问题百出。我坐在中间一一解答着,他们似懂非懂的点着头。当我去班里听课时学生们积极地为我寻找着听课椅子。晚上我们督促学生早日休息时他们会簇拥而来询问各种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响亮的问候着老师,恍惚间自己仿佛真的成为了老师,感到了老师的伟大,渴望自己此刻就是正式教育工作者。
人在历练中才能懂得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价值。实习三个月里让我深深的体验到教师的职责,为明年正式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期待着能够把心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看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看着他们迈向大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