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上善若水。水,能容清纳浊;水,能推物前进;水,能以柔制刚。而教育亦若水,厚德载物,涓涓流长,不露痕迹。
——题记
教师的教育工作展开来说就是教书、育人。实习过程中,每个人因学科学段不同、实习学校情况不同、学校指导老师不同,经历和感触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我就主要以学科实习方面的“教”和班主任见习方面的“育”来谈我的感悟和收获。
一、教
对我来说,在学科实习方面感悟最深的,首先是教学环境带来的影响。刚开始照常在机房上课时,课堂秩序乱可以说是一个头等麻烦的问题。上课态度不端正、思想懒散、自由活动时喧华吵闹等现象仅在上课时由我口头直接纠正显然是屡禁不止的,必须从根源上解决——态度问题,深入了解发现很多学生只对玩游戏感兴趣,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放松课”。这种思维固化很难一击即溃,而且强行压制会适得其反,也就导致了混乱秩序屡禁不止。这就需要换种思路:我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课堂秩序、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上课前有详实的课堂教学书面计划,把关于教学的思考呈现在纸上,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让学生主动想学,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也是很重要的,是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的。但当我带着这样的思路尝试去备课时却发现自己举步维艰,知识储备量还是不足,灵活贯通能力不够,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无法用一个强大清晰的逻辑将整堂课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我意识到自己急需大量地学习,而听课就是一条捷径。在第一个月着重听课时我不仅听本学科的课,也常去听数学、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课,还常常去各种教育资源网站上听名师优课。通过观察他们教学中对知识点的处理、注意听其教学语言及其表述方式、学习其课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我确实发现了不同教师上课时各自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幽默转化突发事件和学生不良行为甚至可以借此加深德育、通过类比帮助高一学生从初中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中建构新知、结合时下网络热点、拿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或熟知的事物作为课堂案例等好的方面积极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而上课直接点名批评、站在教师具备丰富知识的角度藐视学生基础差、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等有缺陷的方面自己注意避免。后来我在实际教学时,常常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使用一些我在听课过程中学到的有趣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并注意多设计一系列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布置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小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虽然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当地疫情影响,授课地点统一在各班级教室,教学条件受到一些限制,但相比于在机房上课时的状态,在教室上课的过程当中课堂氛围都很融洽,尤其是在我实习所在班上课时,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积极配合度很高甚至都超乎我的想象,很少出现需要我维持课堂秩序的情况。
其次,关于教学内容方面,在新课改背景下,刚开始面对本地仍然使用旧教材的现状时我倍感无措,但转念一想,教材是旧的,知识却永远可以是崭新的!课程标准的改革无疑是要求教师怀着变革精神和发展的眼光自觉落实课标改革背后蕴藏的深刻涵义:学科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理论结合实践等要求。于是我果断通过结合多版课本选择了一些符合高一年级学情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更全面的课程目标、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经验贴近的真实情境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语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全面地进行教学评价、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分配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等。我所带的是高一一班到六班,并且课程安排在了周二和周四两天,每天下午都是连着的三个班。在每天三节课结束时我都会做个简单的反思:同样的内容给不同的班级上课时的学生反应差异以及我自身的改变、针对班风氛围不同有什么措施调整等,将反思写在教案或专门的本子上,并且用设备实时录课,对课上最真实详细的面貌反复考量,在以培养学生为根本目标的同时,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育
在班主任实习方面,虽然每天睡眠时间略有不足,感到疲惫,但作为本学科来说,进班看早午晚自习同时也是和班里学生建立起感情基础的最大机会之一。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由于班主任指导老师也是一位新入职的教师,我们经常一起交流讨论班级事务,分享工作方式。首先是校规校纪方面,高中的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校、什么样的班,其实都有可能会出现个别违规违纪的现象,我们作为班主任遇到这些现象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状态下再联系各方,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处理,并且注意提前在班规中立好方方面面的细则,设置明确的奖惩制度,遇到新问题时及时修订,有些无法划定奖惩界限的事件就通过适当交班费等其他可量化的形式转化。其次就是加强班委建设工作,发挥其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在班级内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培养民主管理能力。此外还有利用好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等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在指导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们朝夕相处,逐渐地心系班级、情系学生,后来和其他实习同学分享日常的时候我说起实习所在班级都称之为“我们班”,也会因为篮球赛、艺术节等班级活动未获奖而内心感到深深遗憾、不平,更是看守晚自习时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们解答数学、物理、英语作业中的困惑,甚至会因他们临考前在学习数学上遇到困难而感到焦急,为他们讲解一些重要知识点,在相处中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灵魂里去,就好像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知识,从来都不是物件,能够把它捆绑起来,老师一传一递,学生一收一拿就能够完成的。教育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绵绵不断的力量,不是瓢泼大雨式将学生灌成落汤鸡,而是像润物细无声般的小雨沁入学生心脾。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带领着学生去探寻知识之流的源头。实习的过程中,我在思考、在尝试,用多种方式努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明白学习的意义。在我实际上课时看到他们积极回应、自觉参与小组活动,一点一滴的改变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极大的鼓舞。
弥尔顿曾说,教育似乎是一切实际艺术中方法上最累人和耗费力量最大,而收效最小的。但我认为教育涓涓若水,是流淌并渗透在了平日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挥洒。回想起刚入实习学校时的局促、第一次进班的拘谨、第一次讲课的凌乱感,三个月虽然并不长,但带给我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与实习同学、实习指导老师们、实习班级的学生们融洽相处中,我逐渐习惯了实习教师的日常生活,实习班主任工作更是让我不知不觉中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教师这一角色。很感谢来自三个月实习时光的馈赠,让我遇见实习学校这些认真负责指导我的老师们和这些很可爱的孩子们,让我真正地亲身体会到教学相长是一种怎样的过程,我将坚守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纵使前路漫漫,仍能初心如磐!实习虽已结束,但换个角度来说,一趟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旅程即将启航,我们会各自努力,将在顶峰相见!
教育学部 41815129 杨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