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生风采 > 正文

虽千万人吾往矣

发布日期:2023-12-05    作者:潘成雯     来源:     点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金秋佳节,丹桂溢香,在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一个成长的季节,陕西师范大学2020级公费师范生纷纷踏出校门,携着一脉书香,进入各个实习点。而我们也在王棣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实习之旅。

一、向光而生:不啻微茫,造炬成阳

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踏入师大附中,从未想过自己漫长的教育征程能够在这样一所先进、科学的学校里开启。还记得第一次来这所学校就被其开放的学习风气、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蔼可亲的老师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深深吸引了,在经历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后,终于如愿以偿进入梦校实习,我想命运不舍得辜负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

初入校园,会因为学生们热情地称呼“潘老师”而感到欣喜,会对老师们精彩的课堂、高超的教学技能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在每周二下午集体备课,老师们因为一个个小小的问题而讨论得面红耳赤时,我真正感受到了名师们对于教育的热忱与追求。或许,这就是教育最本色的模样。我时常在思考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一位好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的?那些已经是省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的老师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努力?我想答案就藏在每一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藏在每一篇教学设计里,而我将用我的余生来寻找答案。

二、沐光而行:柔柔春风,灼灼韶华

陌生的校园环境,全新的实习生活,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中最要感谢的就是老师们的帮助和教导。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关心,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耐心解答,一篇又一篇教学设计的精心指导,名师们将毕生绝学授予我这样一位求知的青年教师。

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解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因为经验不足,一味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整堂课非常失败,我受挫到觉得自己不适合当一位老师。当我红着眼眶和我的指导老师,杨毅老师沟通时,她鼓励我,安慰我,指出我所犯的错误后又为我想到了改正错误的方法,为我找材料、找资源,让我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给了我更多的机会站上讲台去历练和提升自己。在后来的讲课中也时时与我交流沟通,为我发现问题,使我在短暂的时间里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逐渐有了一位老师的模样。

还要特别感谢的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娜老师,作为功成身就的省级教学能手,真正的陕西省名师,她给了我足够的学习机会,在她的带领下我的教育理想更加丰盈,更加坚定。她说,要把教师作为自己的事业,把和学生们在一起看做自己的乐趣;她说,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有动力;她说,做老师进步到什么程度完全看你自己,不管有多少荣誉也不能躺平。她以身作则,成为我最好的榜样。我仍记得,我挽着她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孩子之间,她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对我说,你的人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庸庸碌碌只知道应试。我想很多很多年过去,我都会记得她恳切的嘱托,一个过来人对晚辈的祝福与期待。

三、踏光而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时候的那几步。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迈出的第一步使我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陕西师范大学三年来扎实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训练为我们的身份转变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而如何将所学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要继续摸索研究。为此,我们成立了语文教学小组,共同研讨课程,分享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又与指导老师们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探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作业所反映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学相长,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褪去理想的过程。”每一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夜晚,每一顿就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晚餐都是我步履不停,不断前进的证据,我正走在名师都曾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修行之路上。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就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我们将以热爱抵御岁月漫长。

在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中,我充分感悟我校“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深刻理解我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教育精神。实习带队老师王棣老师对于实习的整体部署和教育理念让我钦佩,师大附中优秀的指导教师们在实习中带给我们教与学的思考让我折服,在他们的引领下,我怀着坚定又崇高的教育理想,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先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深刻意识到教师不仅需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肩负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都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命运的洪流无法阻挡,我的回答是:前进,向着光亮那方。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习组 潘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