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生风采 > 正文

你好,感恩,再见:师大附中

发布日期:2023-12-05    作者:陈瑾     来源:     点击:

一、绚烂九月,有幸相识,你好,附中

作为20级的公费师范生,我们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经过大学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沉淀,教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提升锻炼,我终于在大四伊始,金色的秋日,在王棣老师的带领下,我走出师大来到另一所美丽的校园——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这里我将近三个月的世界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切身感受教师职业的工作日常,学生现状及身心发展,还有中学校园的点点滴滴。对于一支35人的实习队伍来说,这无疑代表着新的开始,我们也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憧憬,同附中的老师学生一起,书写青春故事,形成独家记忆。

初次见面,附中校园美丽整洁,精心修剪过的花草树木长势喜人,翻新修建的操场宽敞大气,教室内班风建设各具特色,办公区教师用具一应俱全,楼梯和走廊上的一张张照片与图画,青春与热烈、天赋与努力都能从中窥见,我小心地走着,生怕迎面碰上活泼的中学生,但当还系着红领巾的初一学生,认真向我敬少先队礼并问好时,神奇的身份认同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看着他们清澈纯粹的面庞,恍惚间自己一眨眼回到中学校园。

附中每年都会承担较为繁重的实习生培养工作,从部署安排会开始,就能够感到老师们的无私与用心,分派的学科指导和班主任师父都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仅保障了实习生的人身安全,也规范了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确保实习质量与个人收获。

期待收获,你好附中。

二、课堂成长,学思结合,感恩,附中

教书育人将近十载的初一年级组组长李莎老师是我的语文学科师父,她总是很温柔也很乐观,虽然日常要负责行政工作和两个班的语文课,但她善于抓重点、不拖沓、不返工,工作高效且备课认真,上课重难点明晰且目标完成度高,教学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谈谈语文早读。众所周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正式上课前有将近一个小时,七点二十到校,八点前上交所有作业并完成眼保健操,八点到八点二十是集体早读,通常情况下学生早上的记忆能力是最强的,因此在语文早读时教师应该优先布置背诵内容,例如必考默写、关键字词、文化常识等,也可以轮流安排课代表监督、抽查提前到校的学生的相关背诵情况,要求背得流畅精准,字写得美观正确,与此同时,通过个人加分等量化考核规则予以激励效果会更好。

再来说说课堂情况。本科期间我也参加过不少教师技能大赛,许多讲课比赛的经历让我觉得语文课是很难创新设计的,也很忐忑在日后教学中的推陈出新。可当我真正进入中学校园,发现七年级的语文课其实本身应该是朴素的,语文课的底色就是字词句,理清大意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最后总结升华,辅以技巧分析和手法学习,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提供思路,能做到这些,已经可以算成功。那些所谓花里胡哨的创新拓展,还不能够满足当下的教育要求,不能够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偶尔穿插富有新意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绝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正如肖培东老师所提倡的“朴素的语文课”。李莎老师教态自然,过渡流畅,讲解细致,互动丰富,善于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又敢于表达输出,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提升其思维发展水平,多元化多维度提供文化见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大局思维,陶冶个人情操。简单但重要的知识重复讲,需要老师的耐心;复杂但必考的内容准确讲,需要老师的智心;困难但有益的试题认真讲,需要老师的潜心。

最后还想说说在附中集体备课时的感受。教学设计、批改作业、统一阅卷都是老师们会提前规范的,要求很多,标准较高,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也在不断提醒教师坚持学习,自我提升,拓宽眼界,对话世界。老师们会推荐不同类型、题材的各种好书,与其他老师共享优秀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我看来,这样的教师队伍是能够永远保持活力,焕发生机的,是能够和学生、社会、时代同频的。

听课月余,第一次站上讲台,教学内容是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萌新,备课前还是十分忐忑,但通过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教学设计之后,内心也逐渐有了几分自信和底气,因此在课上也能一步步按照预设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探究问题,实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素养的语文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整堂课我认为自己和学生都能很自然地投入文本鉴赏与解读,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学习文本时理解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另外在教学中老师做到眼、手、口的结合并不容易,我也注意到了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尤其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方面,由于班级学生较多,有部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思路不跟着老师走等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需教师及时提醒,但我容易一心扑在课文和几位专心回答问题的同学身上,导致个别学生开小差,学习效果不佳,日后教学我会更加注意。

总的来说在实习期间,学校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也言传身教,学校整体学思氛围浓厚,为我日后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日有所获,感恩附中。

三、红烛在心,西部绽放,再见,附中

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除了深切感受这份职业的魅力,更多是自己作为学生时未曾发觉的艰辛,尤其是在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

我跟随黄宁老师一起管理初一六班的各项事务,总体感受是困难和挑战不断,辛苦与喜乐交织。第一次为因低血糖导致身体不适的学生买早饭,为学校要统计的数据信息联系家长,为迟到、学习退步等情况和学生私下沟通,为开班会准备活动、材料、讲稿,为家长会准备各种内容,为开展活动让家长、学生通力合作……班主任好像一个无所不能的六边形战士,正值换季流感爆发期许多老师不敢懈怠,顶着巨大教学压力和工作任务带病上班,沙哑的嗓子喊不齐总是歪斜的跑操排面,手中的粉笔写不完千叮咛万嘱咐还有学生丢分的易错字,七点半进班到晚上六点半下班,属于教师自己的时间也都奉献给了工作,总结今天的工作,反思昨天的工作,准备明天的工作,也就是在这些时候,我才真正认同了将教师比作红烛的恰切。

一句“老师”承载了太多的喜怒哀乐,但教育是国家基础,民生大事,社会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不是所谓的假大空,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亲历再多的苦与累,我想也依然无悔自己十八岁时填报的志愿,毕业了,到西部去!

陕西师范大学特有的西部红烛精神: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这十六字誓言是一代代师大人共同的价值追求,2024年我也将正式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回到我的家乡甘肃兰州,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希望用所学感染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弘扬民族精神,也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我希望用行动提升学生认知,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我希望用爱与真心陪伴学生成长,要相信,爱和善意永远比苛责和鞭策,更能帮助人成长。

最后想用一句曹植的名言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山水迢迢,再见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