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第一中学实习组教育实践工作有序推进,历经前三周的适应与探索,实习生在后续实践中持续深耕,从课堂教学打磨、班主任工作落实到校园活动参与,以“实践-反思-精进”的闭环,逐步实现从“新手”到“准教师”的转变,用青春践行教育初心,为校园注入鲜活力量。
课堂教学: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的进阶
随着实习的深入,课堂教学成为实习生成长核心阵地。自第三周起,实习生陆续承担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教案需经自我打磨—导师批注—二次修改”已成为实习组的共识。实习生围绕各学段教学需求,采用“试教-修改-再试教”模式,在指导老师帮助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备学生、备教材”打造适配课堂:低年级以生活问题导入,夯实基础、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氛围活跃;高年级侧重知识拔高,着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探究能力。课后,指导老师针对性点评教学中的优缺点,助力实习生的成长;实习生还通过互听课堂,实现经验共享及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生以听课为基础,跟随优秀教师学习课堂衔接、纪律管理与节奏把控等技巧。试讲后,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下,逐步领悟“目标导向课堂设计”理念,明确每节课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他们还主动跨学段跨科目听课,汲取不同学科经验,并持续学习优秀案例,博采众长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班级管理:从“协助参与”到“主动担当”的突破
实习期间,实习组重点开展两类主题班会。一是独立主持“雅言润心田,礼行暖同窗”主题班会,二是周一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为保障班会质量,实习生提前收集素材、设计互动环节,精准把控节奏。其中“心理健康”班会通过PPT展示与案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心理健康认知与维护方法,现场反响热烈,课后多名学生主动向实习生请教相关问题。班会结束后,实习生及时反思总结,积累班级管理经验。
在日常管理中,实习生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当的转变。周日晚自习时,面对情绪亢奋的学生,他们不再仅走廊巡视,而是进教室针对性提醒,有效维护纪律;通过沟通与换位思考,化解两起学生矛盾。此外,部分实习生参与早自习督学、课间操整队、作业批改等工作,针对上课走神的学生在课后主动询问原因,对作业拖沓者制定“分层计划”跟踪辅导,逐渐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大朋友”。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实习生深化对“严”与“慈”的认知。通过与指导老师交流,掌握班级管理的“辩证法”:初期保持距离为后续管理留空间,对“常提常犯”问题严肃处理,对偶发问题耐心引导;同时意识到需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计划建立学习档案提供针对性指导。


校园活动:在“实践体验”到“认知沉淀”的蜕变
实习生将体育活动指导作为重点,协助指导老师示范跨栏动作,独立负责高一年级两班课间操纠错工作。教学过程中,他们注重队列整齐,用“手臂贴墙伸直”等通俗比喻讲解动作要领,不断摸索适配高中生的教学节奏。
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实习生们化身“多面手”,在跑步项目裁判与摄影岗位上全力投入。负责跑步裁判的同学,赛前专门利用休息时间研读《田径竞赛规则》,反复练习秒表启停、成绩登记,甚至对报时音量、记录格式都逐一校准;比赛时,烈日下他们紧盯跑道,运动员起跑瞬间精准掐表,冲线时刻高声报时,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也未分神,以严谨守护赛事公平。摄影组同学则手持相机穿梭赛场,从跑步选手起跑的爆发力、冲线的欢呼声,到师生加油的热情画面,都一一定格,200 余张照片鲜活记录赛场点滴,为学校运动会纪念册提供了珍贵素材。
实习生对教育的认知不断深化。他们领悟到教育是“照亮”而非“灌输”,要尊重学生差异性、拒绝“一刀切”,为不同学生提供差异化支持;在与指导老师们交流中,老师们分享的职业感悟与鼓励,让实习生们体会到在教育工作中责任与热爱缺一不可,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
铜川市一中实习组在课堂教学中打磨技艺、在班级管理中传递温暖、在校园活动中彰显担当,实习生们从“初探门道”到“渐入佳境”。正如实习生所言:“教育是日复一日的深耕”。如今,他们的课堂教学愈发从容,对“师者”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未来,这群准教师将以此次实习经历为基石,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成长、绽放光彩。

